半年度除草-婚礼小记

距离上一次半年多,装修小记3估计要难产了(捂脸)。

还是记录下结婚的事情好了。

在去年下半年,我和air终于把结婚领证的事情提上议程。国庆时双方家长一起吃了顿饭,大概估了今年五月左右的时间。春节时正式定了6月底的场地,此后各种事情开始推进。

场地和日期的选定上,虽然有些小纠结,但也算比较顺利定下来。在场地方面,因为考虑到婚礼是下午户外仪式+晚上答谢宴的形式,在踩了几个点之后,基本确定了其中一家,环境相对私密(整个下沉式),而且1天只办1家,餐厅就在草地旁边,据说菜的味道也很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距离市中心有点远。日期方面,我和air没有很迷信,原则上只要不是黄历上的忌嫁娶,且为了方便我们和异地亲友尽量选周六,其他并没有额外要求了。不过即使这样,最后也只剩了6月25日这一天。

接下来是领证,在领证时间上也几乎没什么犹豫,本来想选在一起七周年,但那天是实打实的忌领证,所以就往后推了1天。其实领证前我还有点心潮起伏(以后再也不是未婚了QAQ),反而是air非常淡定,在他看来自从我们搬家之后他就已经有了已婚的自觉了。当然领证后,我也就没啥感觉,日子还是照样过,除了填资料时得写已婚。

再下一步就是3月开始联系婚庆、定婚纱、摄影摄像、跟妆和主持。这些除了最后一项,基本都在3月确定了,因为我和air一直没有看到感觉很对的主持风格,甚至犹豫着是不是自己来或者找朋友,直到5月底和一对在同一个场地办过婚礼的夫妇吃饭,他们非常坚定地劝我们一定找个主持,不然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最后我们接受了他们推荐的主持。

最后反观婚礼的呈现,我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我在场地设计上的时间花地过多,过于纠结。其实作为室外来说,如果是主打花材,基本怎么做都不会丑。我花了大力气,但最终效果其实是不及预期的(这个我甚至在最终定稿时就已经有预感,但已经无力多纠结),在当天婚策还问我说有没有什么需要调整可以随时说,我也基本不提意见,因为知道操不过这份心,要改也没多大空间了。

婚纱方面,考虑1条主纱和1条敬酒服。最先去试了芥茉家,本来是去试主纱的,但是最后只是店员的一个推荐,我试了一条敬酒服,竟然意外地不错,最后就定了那条,敬酒服真是最让我省心的了,试了1条就定了下来,婚礼当天长辈们也觉得是很适合我的裙子(但这条裙子如果不是上身试过只看图片,我是压根不会选的)。主纱方面有些折腾,不能说大蓬蓬裙不好看,但在4月拍婚纱照时我试过那么几条,觉得怎么看自己怎么不顺眼,可能大蓬蓬裙所凸显出的特质并不是我感冒,那种精致华丽的公主感和我整个人就不搭,我大概真的没怎么做过公主梦。所以无论是婚纱照选的婚纱还是仪式主纱,都不是这个类型。最后选的是wink的一条名叫咏叹调的轻纱,当时在做婚纱攻略看小红书时,一张咏叹调的返图让我眼前一亮,即使知道咏叹调可能不是最适合我的,我最后也还是选了它。但租这条纱过程极其心累,此处也懒于记录。

摄影摄像是最省心的,当然可能是因为还没看到完整的东西吧。摄影老师的预告图我觉得很棒,有些后悔当天没有好好利用他多拍几张照,摄像老师沟通太少,只能到时候看看成片了。

跟妆老师也很好,算是帮我开发了新气质,敬酒服造型本来一开始他给我时装时传统晚宴头(头发挽在后面),我感觉显老气,于是他建议我直接大背头,然后我就被自己帅到了哈哈哈,但估计没什么拍的好的照片,那会儿已经忙于敬酒没有空拍照了,很可惜。仪式的造型,他给我戴了一顶复古圆帽,那个造型也受到大家好评。

再说一说主持。主持是个很活跃中二的男生,我和air在填写问卷时,提到我们因eva在一起,仪式主题也是隐晦的fly me to the moon。但我们 希望仪式就是正常的仪式就好,太中二了在场嘉宾接受不了。结果婚前的晚上他问我们bgm可不可以用残酷天使,我和air整个大无语了(哭泣),和他说还是尽量用我们推荐的例如one last kiss片段或者deemo的几首之前发给他的曲子,他答应下来了。但在正式的仪式过程中,仍然用到了陌生音乐,我们期望的deemo的曲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几乎可以说,bgm在我们这次仪式里的作用实在是很小,本来我是一个很容易听音乐就来情绪的人,但那天我甚至还有心情和air讨论为啥现在没放xx曲子,以及现在在放的曲子叫什么。当然这些都是小细节,在长辈眼里,都还是很不错的,还夸主持口齿清晰风格自然。

最后说一下仪式和答谢宴吧。仪式部分我没有让爸爸和我一起走向air,也没有对应的交接过程。我认为婚礼不是“出”嫁,我只是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这不代表我不再是我爸妈的女儿。于我自己来说,我讨厌在婚礼上刻意制造这样的不舍与煽情。我和air的誓言词,也约好了是轻松不煽情的,我们不会说海誓山盟,我们只提及7年来的磨合与包容,也相信这些相处经验才是帮助我们能一起走下去的重点,所以这个过程我们都没哭(就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看着好无聊,哈哈哈)。但没想到的是我和我的小姐妹们表白送捧花时我哭了,真尴尬,居然不是因为新郎,而是因为妹子们哭_(:з」∠)_ 仪式部分结束,答谢宴就更简单了,全程每个人对我说着恭喜,我说着谢谢,后面一度说麻了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说恭喜_(:з」∠)_

哦不对,还有个最后的最后,所有事情结束后,我和air准备去酒店度过这个晚上,在送别他的亲戚后,突然想起他的身份证在他亲戚那里,于是赶紧打电话让亲戚停车等我们。但车已经开出一段距离,大概1公里多,于是我们租了门口的2辆小电驴去追他们。夜风拂面,看着air穿着正式的礼服却蹬着小电驴有种莫名的喜感,终于觉得,这也是有趣的一天啊。

装修小记2

入住之后反而犯懒,鸽了那么久,今天终于来填了,很多细节已经忘记了,大概没办法像1那样 写很详细了。

空调(本次装修踩坑最多的项目,值得专门用一个小标题)

空调在选择上,主要有中央空调、传统挂式空调和风管机这3个选项(出于地面空间使用效率问题,不考虑立式)。我们家最终的选择是主卧书房用了2个挂式(这两个房间也完全没考虑吊顶),客厅厨房阳台出于美观考虑, 用的是风管机(大概可以理解为中央空调的形、挂式空调的魂)。房间内的挂机都是1.5p,现在体验下来应付15平以内的房间绰绰有余。但风管机就不太妙了,实际使用下来,可能也受到我们家阳台、客厅、厨房、玄关是打通的影响,面积很大,3p的风管机降温速度较慢,夏天只能说室内不热,但绝对称不上凉快。这两天比较冷,试了下它的制热,感觉效率比制冷更低了。

空调的安装上,位置主要由外机摆放位置决定,基本上开发商都会提前预留好外机位和对应的墙洞便于铜管通过。这样的位置预留,其实和进水排水、烟道等位置预埋,同时影响房子室内布局(再次强调千万不要看到各种爆改案例就激动,实际操作上除了承重墙问题,这些功能性位置的预留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每个房间的功能和布局)。说回我们家的情况。我们家阳台和2个房间都在同一面(阳台左、房间A中、房间B右),预留的外机位在房间A和房间B中间,只能放2台外机。由于风管机需要在吊顶之前就提前安装好(因为内机就是做在吊顶里的),所以我们提早找了师傅过来,想要提前规划好线路和另外一台外机的摆放位置,避免后面横生枝节。结果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安装风管机时,虽然也是同一个师傅,但这个师傅基本没有按照我们之前沟通的细节来。安装当天因为到得晚,很多事情已经不可逆。比较坑的还有收费,铜管走线费用暂且不论,室内因为有一段铜管要埋入墙体内,所以要在墙体上开槽,这个开槽其实正常和施工队长说一声很简单就能做,但那会儿憨憨地同意了让空调师傅来开槽,他因为没有开槽相关工具,直接用的打孔的工具,按一个孔50(正常大概80-100)的价格来算,开槽他总共打了八九个圆形凹槽连接成条形的槽,收了我们快500元,等安装结束回过味来,对这个师傅的信任度大幅降低(这里还是点个名吧,美的空调,售后真的辣鸡)。期间其实还涉及了一个墙体打孔和物业撕扯的问题,现在也懒得回忆了,反正过程很糟心就是了。

在我们接近入住状态时,风管机需要再次调试并且安装百叶,仍然是同一个师傅(打了售后电话,这个地区就是这个师傅),这个师傅的百叶报价很贵,我们家算下来大概要六七百,后面我们决定自己网上买,网上的价格大概是在300左右。买之后还是他来安装,但安装的时候他发现这个是铝合金材质,就和我们说这个其实不太好,容易结露滴水,我们不信(因为前面的事信任度过低)。但后面证明他是对的,百叶仍然还是abs塑钢才是好的选择,铝合金因为导热良好,百叶在空调打开后会迅速降温,和室内形成较大温差,容易结露。这个问题我们在入住前关注到,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地换了塑钢,而这次他们要价800,明明知道是不合理的价格,但也懒得再折腾,同意了。最后装起来的百叶,拼接部分在中间,非常丑陋(虽然可能也不会怎么关注它),但我只能说美的的售后非常不用心,印象分再次拉胯。但凡我们自己动手能力强点,换百叶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可能会少一点糟心吧。

挂式空调的安装,相对顺利,只是装了之后其中一台出现过漏水,不过找人来看之后倒也快速解决了,制冷和制热都比较给力。

门窗

门窗在我们装修费用里的开销占比不小,因为我们的户型有很大的露台,但我们打算做成封闭式的阳光房,所以不仅窗子面积很大,还额外有一个玻璃顶。

先说窗子吧,窗子的拆旧是由窗子店家这边来操作,不是施工队,时间上不用一定赶工地拆旧一起,即使是水电改造期做这件事也没什么,但因为窗子有定制周期,而安装窗子最晚也需要在批灰之前完成,所以仍然是越早越好。拆完之后量尺,卖家出方案然后下定等待。方案部分我应该算是抠得比较细的,一个是我们家窗户面积比较大,另一个就是仍然对视觉效果有一些要求。

一个是窗户的分割上,如果不明确说明,在窗户面积较大时,店家一般都倾向于拆成多块玻璃(也就是框架会比较密)进行安装,但这样也会导致窗外视野被分割得很厉害,甚至对采光也会有一定影响。我是非常倾向于完整一片的景观的,所以在考虑通风和安全的基础上,基本都尽量采用单片最大面积的方案,最后的效果也算令人满意的。

另一个是款式和材质上,这个对于我来说不是很纠结的一个过程,需求明确,也就简单了。我们家距离高速公路入口有点近(但因为只入口,所以只要不涉及鸣笛,声音也不会很大),因此有一定的隔音诉求,最后大部分用的是88断桥铝5+9a+5中空钢化白玻。目前的居住体验就是完全不受到窗外噪音的影响,但如果小区里搞什么开着大喇叭的活动,也还是会听到,整体满意度OK。款式上出于隔音诉求,除了厨房外都选的平开窗。厨房的窗子因为是朝向小区楼道内,没有太强的隔音诉求,所以做的是65塑钢推拉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太大问题。

还有是窗框颜色的选择,因为一些小区有规定外窗颜色必须统一,所以店家会强烈要求我们提前确定。最后我们部分窗是用了外窗黑色,内窗白色的方案(其实物业不太管,但air和店家还是有点担心),局部没办法做双面色的,因为面积小,所以就直接用了白色。唯一遗憾的是玻璃顶框架只有黑色选项,我觉得如果是白色应该会更漂亮,刚入住时,也想过要不要自己买漆来喷,但现在已经进入了疲于折腾的状态,再说吧。

最后是防水问题,因为对窗子店家的信任度比较高,我们基本是没监工的,他们工作日做完,我们周末过来看,有问题再找他们。所以整个过程忽略的他们是不是有做防水。5月的时候我们没有入住,是开窗通风的阶段,但下了一场暴雨,周末来看的时候发现阳台左侧地板积水,因为是窗户打开的问题。但10月又有连续的暴雨,发现地面再次出现积水,最后发现是窗子漏雨导致。不过窗子店家还比较负责,也找了当时装窗子的师傅来进行了修补。到目前为止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吊顶

在还没开始我们家的装修方案时,看过一些案例和装修经验,其中很多提到过简化吊顶处理,真的就是很无用的增项费用。所以在和设计师讨论方案初期,就和设计师明确过我们更偏实用性,装饰性细节不会分配很多预算。在方案出来后,我们也都在尽量砍吊顶设计。不过砍到后面,也觉得自己有点为砍而砍。其实明确吊顶的功能性用途后,心里就能很有数了。吊顶的最大作用,其实就隐藏顶部的不美观的部分,卫生间厨房一般都会有。吊顶一般又分石膏吊顶和铝扣板吊顶,前者可以各种造型设计(什么边吊、平吊,还有千禧年风格的装修里各种浮夸吊),后者我好像只见过整个房间铺满的类型。这里也吧赘述两种的优劣了,我们家最后卫生间是铝扣板,厨房是石膏,另外就是装风管机一侧的墙顶也做了石膏边吊。其他就都是留空了。

防水(卫生间、厨房)

印象里在拆旧-水电改造后,其实就已经可以做防水了,卫生间的防水会麻烦一些,不仅要做防水,还要封闭测试(放水浸泡,看楼下会不会漏水)大概需要3-5天,后面还要回填。厨房应该主要就是刷防水涂料(好像是黄色的),这个步骤因为施工队整体比较靠谱,我们也没太关注。

地面和墙面工程

防水和地面找平其实可以同时做,之后就是贴砖,我们家本来考虑除厨房卫生间外全部木地板,但最后因为洗衣机位置问题,最后决定过道部分也使用砖(其实也没增加多少)。墙面则是卫生间和厨房墙面也都用了砖(地砖上墙,没有专门买墙砖)。砖的选择也比较简单,我们家所有砖都是800*800mm的偏大的通体砖,看起来会比较大方,地面统一是浅灰色,墙面统一是哑光白。曾经一度考虑过带大理石纹的砖,但最后看到同期装修同时家里没有对纹且颜色很深的大理石纹砖墙后果断换成了纯白砖。其实后面所有软装搞定后再看,大理石纹砖也还好,但我觉得自己后面应该也还是不会再选了。砖搞定之后,我们找了美缝师傅,用的是马贝的氧彩砂,颜色是师父现场根据瓷砖颜色选的,最大程度弱化分割感。美缝师傅也是靠谱好师傅,全程没操心,后面全部装修完之后还再帮我们补了一次。

地板部分,选的是设计师推荐的金钢铂林的巴兰赛棕橡木复合实木地板,当时在线下店看,一眼相中的那个看起来暖暖的木色,不是纯黄调,而是带点红的暖调就很喜欢。只是实际铺上后,没有初见那么惊艳,结节部分虽然也没那么明显,但存在感还是挺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会选其他结节感弱、木纹也不需要特别重的款式。不过的确可以关注的是,木地板也尽量选大板(单片面积大),看起来的确会很大气,同事家的板比我们家的大一些,看起来也的确感受不一样。除了地板本体之外,还有踢脚线和压边条。踢脚线也有不同材质和款式,我们没有太在意,也就直接选了赠送的白色6cm款式,说不上出彩但也不违和的选择吧。在同事家里看过4cm高的极简超薄款式也不错,但体验提升感觉也不大。压边条也没有太追求超窄的款式,不仅考验师傅手艺、前期在地面找平时就要注意,也考验自己跟进工程的精力投入度,所以我们也就选择了普通的铝合金款式,大概2.5cm左右的宽度,玫瑰金色。压边条这一段虽然说的轻松,但是前期自己也还是搜索了蛮多款式资料,折腾到最后做了这样的选择。

除了瓷砖和地板外,窗台、还有落地窗和地面交接出凸起的小防水台,还需要用到大理石,这一块其实主要是出于美观和清洁防尘的需要。大理石店家上门量尺切割送过来之后,施工队安装即可。主要关注下圆角尖角的问题就行。我们的大理石纹样选择了纯白的人工大理石,价格还挺便宜的(对天然大理石完全没有任何追求)。对了,还有门槛石一般也是会选择大理石。不过我们家只有卫生间和走道连接处用了门槛石,这个门槛石还用用的是同色瓷砖(因为觉得大理石纹样实在是无法欣赏),但是大门口和木地板衔接处还是得用大理石,最后选了古堡灰,也是不出彩不出错的选择。也是通过这一次装修才发现,大理石其实就那么几种纹路颜色(我以前还以为是瓷砖一样),而自己也真是get不到大理石。我大概这辈子都不愿意在大理石上花大价钱吧(捂脸)。

最后再说下墙漆,墙漆选的多乐士。同事里有比较追求环保用芬琳的、大师的,但单价也是真的高。我们觉得没那么强的诉求,反正都得通风放接近半年,也就无所谓了。施工队似乎也都更喜欢多乐士(好像是更好涂刷吧)。决定牌子后开始询价,发现墙漆的产品线和定价真的混乱……我最后也只是跟随团购选了大家最常用的,这里没啥经验好谈了。颜色上就是天花板白色,墙面还是有点纠结,我其实喜欢偏暖一些的浅黄,但air比较介意。最后选的色号是yogurt,的确还挺像酸奶的。最后上墙,如果不是天花对比,根本看不出来带颜色,或者说稍微有那么点点浅暖调的灰吧。另外要注意的是阳台需要刷外墙漆,防水防晒能力会强一些(这些买漆的时候说一声就行)。

我们家除了正常的乳胶漆,还有2面墙,在设计师的稿子里是需要做成艺术漆。艺术漆本来不想用设计师推荐的大师(老板娘态度拉胯),但线下看了好几家,在看过我们的设计稿后,都说那种效果是天鹅绒(搜了下天鹅绒的艺术漆效果 被丑哭),只有大师知道那是微水泥效果,所以最后还是选他们家。艺术漆在下定后会先调色,大概过一周后去看样板色,满意后就安排师傅上门涂刷。师傅上门那天我们到得晚,他已经开始在刷第二面墙了。效果有点……天鹅绒。其实我觉得天鹅绒和微水泥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微水泥在深浅之间的过渡是比较自然的,不会刻意搓出带明显分割的色差线。后面和师傅提了这点,但因为我自己也有点怂,没好意思让人家整面都重新搓,所以就只改了局部。现在有点后悔,不过的确平时也不会看很仔细,至少大体颜色是OK的。

第2篇先写到这里好了,最后一篇写剩下的内容吧。

装修小记1

持续了大半年的装修总算基本收尾,接近拎包入住的状态,想想还是应该做一些记录,如果还有下一套,能记得现在踩过的坑。

整个装修的流程,截至去年底的在年终总结里大概提过一嘴,这里就当一遍完整的梳理好了。

动工前的准备

6月房子过户,8月找设计公司介入量尺出方案。我们找的装修设计公司是同事推荐的,相对比较靠谱,但风格上不得不说,每家设计公司都还是会有非常明显的风格偏好,我们找的这家比较擅长极简现代,但我们又要的是日式,最后出的效果图总会显得清冷,有点侘寂风。

9月底前业主交房,10月整个月主要处理和物业沟通装修方案拿装修许可,10月底动工。这个阶段最为麻烦的是和物业及邻居的沟通。初稿方案中,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主要在于非承重墙的拆除、封窗和挑空处搭建楼板。

非承重墙的拆除方案其实是基于我们已经看过的几套同户型房子的处理方式,但物业咬死之前管得不严现在一定会被查不给弄,最后塞了2000元红包解决,整个过程从要价七八千砍到3000再到最终的2000,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没有遭遇过社会毒打,应对社会人士经验极其匮乏。小物业真的非常看人下菜碟,同期另一个装修的业主因为头铁,一分钱没花搞定了非承重墙的拆除和封窗。整个过程试图使用正规法规政策文件来争取基本徒劳,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气场。

封窗问题因为前业主本来就封了,我们只是要重新拆除再装,物业也不好说什么,算是过了,不过见过其他案例,尤其新小区在这块管得非常严格,如果有下一套装修的房子,这点一定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最后是挑空处的楼板搭建,根本问题在于当年的开发商可能出于多薅一些赠送面积方便售卖的考虑,在奇数层入户门右侧做了一个挑空区域,大概2平,而这2平对于偶数层户型则是正常的楼板。我们家是奇数层,前业主在这个挑空区域沿地梁做了个鞋柜塞住了这个挑空区域,以至于我们到拆旧时才知道原来这个挑空区域探头出去直接就能看到楼下邻居的家,而我们在楼上说话,楼下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这里也和偶数层一样是正常的楼板。在基于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在这个区域设计了洗烘套装的摆放,这个区域正对着的就是衣帽间,期望达到【回家换衣服、洗衣服后收衣服】这2件事的最短动线设计。这件事物业睁只眼闭只眼,但楼下邻居意见非常大,认为封起楼板后占用了他们的空间,最后只能放弃这个方案,按前业主的方式准备打柜子塞住。洗烘套装受限于下水问题(洗衣机不建议距离排水口过远,否则可能容易出现下水不畅,如果途径木地板地面,更有泡地板的风险),最终移到了距离衣帽间很远卫生间附近。这件事对于我的装修热情有很大打击,也终于开始接受装修里的各种不如意和不完美,让自己别那么累。

拆旧、改格局、水电

先说拆旧,严格来说,总共有3批人进行了拆旧作业。第1批是业主在交房给我们之后,我们找到了小区的清洁阿姨和她老公(也是小区的清洁员工)帮忙,除了各种旧物垃圾整理丢弃和卫生打扫,还包括拆除带走大件家具家电(包括定制柜子、床架、空调电视机),要价500元,我们觉得算是OK的价格,虽然家电可以卖钱,但我和air根本懒得一件一件处理,更不要说那些大件家具。剩一个大鱼缸,业主不想要了,说留给我们,但我和air完全不会养鱼,最后没想到是带我们成交的中介光头哥收了,说可以放办公室添点财运?总的来说除了鱼缸,折腾了一会儿,这个过程算是比较顺利的。不过如果下次还是二手房,且自己考虑全部重新装修的话,最好签约时就提前和业主说好什么家具都不要让他们全部自己处理。第2批就是施工队入场了,他们主要就是把房子砸成毛坯,但通常他们不负责拆除窗子。整个过程我们家用了一周左右,因为要上班没办法监工,我个人觉得这里花的时间略多,正常差不多3天应该够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大房子。第3批就是拆窗,拆窗我们是直接找了定做窗子的师傅帮我们拆的,不过也会产生拆旧费,一平80元。拆窗这一步不卡施工队布水电,甚至可以等装新窗子时再拆。

改格局,主要涉及墙体拆除和建造。对于拆除部分,主要是不能打非承重墙(似乎一些剪力墙也不能打),之前看各种老公房装修爆改案例觉得好像很好玩的样子,但现实就是非承重墙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给你拆,以及可能面临物业的BB,那些案例看看就行。对于墙体的建造,主要看功能区的划分需要。我们家最终在玄关部分延长了一堵墙的长度,使客厅不会在进门时就一览无余。对于这个改动我们现在感到后悔,觉得玄关的采光因此变差了,如果真的有遮挡需要,不如后期通过软装(如木栅格或者长虹玻璃隔断)来实现,不想要还能直接拆,但如果建了墙就真的没办法了。另外是缩小了书房的门洞,书房门洞原本有1.6m,设计师在右侧增加了0.55m的墙体,剩下1.05m做了一个二联吊轨推拉门,门打开时,推拉门可以直接隐藏到墙体之后。对于这个改动,我们现在也感到后悔,同样也影响了对着书房的厨房吧台的采光。总的来说就是,如果再来一次,能不砌墙就不砌墙。最后还有厨房阳台,我们选择直接把厨房和阳台连接,并把阳台封起来,上半部分仍然是窗,但下半部分砌墙。这个改动目前来说是满意的。

水电改造,这一步可以说是请设计公司出方案最主要的作用之一。这一步就需要提前考虑很多事了,设计师会按照通用的诉求进行把控,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只要你能想到)可以提出来,设计师会给出较为合理的方案。主要考虑的是哪里需要用水用电,通用的我就不提了,主要提这次装修里注意到的。

  1. 房间照明的布局。也就是哪里用什么灯、用几个,需要提前留出灯线。我们家大部分房间都是无主灯设计,略为后悔的是为了省钱(毕竟一个单头筒灯也都一两百),用灯数量相对节省,而且在灯带的使用上极为克扣(灯带成本相对偏低,但我们很担心后期出故障维修麻烦,且觉得主要偏氛围而非实用没必要)。现在客厅部分的照明效果虽然也还ok,但总觉得如果不省那几个灯钱,可能效果更好。另外就是衣帽间和主卧,也有出于成本的考虑,选择了单个吸顶灯,只在房间天花板中心留了1个灯线,结果就是我现在觉得这两个房间开灯后简直就是出租屋既视感,真丑啊。无主灯营造的照明氛围真的不是单个吸顶灯能代替的。这个我打算入住前把这两个房间改成轨道多射灯(成本反而变高)。另外就是灯线位置,我们家在准备放餐桌的位置预留了1个灯线,并最终买了一个长条形的餐厅吊灯,然而它和餐桌的位置是错开的,今天在小红书上看了个类似案例,屋主最后是找了装修师傅重新在天花板上开槽修改了灯线位置,然后再补腻子补漆。这个如果想要避免,真的就只能前期很明确地想好各种家具的位置了。最后水电期间还要考虑的是你的橱柜衣柜是否需要灯,如果要的话,就需要提前在相应位置留好灯线。这一点我们找的设计师都还是考虑到,因此在这方面没有踩坑。
  2. 插座用电。对于日后住进去你会在哪用到什么电器非常关键,我们家的装修设计师也基本把相对通用的考虑到了,这里可以细到某个地方的插座高度、需要几个插座、是否是五孔/带usb,不过水电阶段主要定高度和数量,是否有需要电线埋进墙里的家电(比如壁挂电视),到底什么款可以到后期买的时候再去纠结。需要特意关注下的主要是厨房的家电(是否使用洗碗机、垃圾处理器、净水器、管线机),提前安排好这些电器插座,可以让后续厨房的整洁度大大提升。另外就是卫生间,是否要用卫洗丽、风暖浴霸、电热毛巾架(尤其后者,提前想好款式,预留好电线可以做到无明线)。除此之外,是否使用智能家居(如电动窗帘、扫地机等)也最好提前考虑好。对于这块目前为止有遗憾的地方,主要是开放式厨房连接的吧台部分。由于厨房部分的水电位是由专门的橱柜设计来完成(装修设计师只负责家里其他房间部分),我们虽然和橱柜设计师明确对齐了吧台上方需要有插座用于小家电的使用,但施工队使用的是装修设计师最初的一个示意方案,那里变成了一个开关位。等到软装快完工,我才发现这个问题,问了施工队长,他说等后面补漆时看看里面有没有零线,有的话可以改成插座,没有的话后面吧台几乎没有使用电器的可能,毕竟距离其他插座位都太远了。
  3. 开关。开关需要注意的不算多,设计师基本都能把控,我们家还是用了传统的单/双控,没用智能,主要是觉得好像也并不能省很多事。不过如果有下次,这些电位最好都能留好零火线,如果后面想改智能,也会更方便。我们如果当初留了,吧台插座问题也就完美解决了。
  4. 用水,没啥好说的,房子设计初始,就已经定好了进水和排水的位置,这些位置对需要用水的场景影响很大(比如上述提到的洗衣机),并不是能为所欲为地设计的。如果还有下次,我先看进水排水位置,再过设计方案。总的来说原则就是用水场景尽量离排水口越近越好。用水场景主要考虑厨房(水池、洗碗机)、卫生间、洗衣机、生活阳台。稍微特殊点的家电是壁洗衣机,这个能提前在墙里留好进出水是最好的,我们家留了,不过目前暂时还不考虑装,后期看情况如果需要的话,也会比较方便。另外我家的水管应该算是施工队外包给了另一个专门做这块的公司,总之就是还会帮你上门测试然后质保20年之类的。最后再提下管线机,如果提前规划好了管线机,也可以做到无明线装机,经过净水器的水可以通过提前布在墙里的水管输送给管线机,管线机直接出水,电线也可以隐藏。不过我们家没装这个,air表示他仍然对这样的直饮水感到不放心。
  5. 燃气和烟道,单独拿出来说一下。燃气我还没有了解得特别清楚,但燃气表应该都是有固定的预留位置的,如果需要改动,需要专门找燃气公司的人来做改动,费用数千。烟道则主要影响烟灶的选择布置。我一开始想选集成灶(抽油烟机不在顶部或侧面上方,而是和灶连在一起),但这样的话,排烟管就只能走下侧橱柜(通常做法是排烟管向上,在吊顶的上面去连接到烟道),我们家的烟道和灶台不在同一侧,没办法走下排,因此只能放弃集成灶的选择。

今天先记录到这里好了。后面内容准备写:

  1. 空调(本次装修踩坑最多的项目,值得专门用一个小标题)
  2. 门窗
  3. 吊顶
  4. 防水(卫生间、厨房)
  5. 地面和墙面工程(找平、贴砖、批灰和刷漆、地板)
  6. 定制柜
  7. 开关、灯具安装、家电进场
  8. 装修时间节点和流程图

1 4 5 6 7 8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