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三通关感受【有剧透】

其实在上周末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最后一个迷宫,后面再来两三个小时就能通关,但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最终也到了昨晚才通关,总时长70个 小时。

翻一翻博客里上次更新游戏类的日志,已经是2年前,再上一次4年前……且自2011年之后基本都是围绕剑三来的,在剑三之前就是古剑一了,都过去8年了天啊。

古剑三的确是继古剑一后唯一通关的游戏了,轩辕剑的各种续作,云之遥弃坑,后面的都完全不买了,也的确对rpg类游戏感到了厌倦,看剧情对话跑地图打怪升级,套路就那么多,除非剧情足够优秀,否则很难坚持,然而这一点我实在是很久没看到亮眼的作品了。

铺垫了这么多,想说的是古剑三没有让我失望。

回头看了自己对古剑一的评价,给到了四星,五星是只留给苍之涛的。

但这次我想把五星也颁给古剑三。

并非毫无瑕疵,但瑕不掩瑜。它对我的三观影响肯定无法和苍之涛比了(毕竟当年是未成年),但在游戏中尝试想要探讨的主题都是十分能引起我共鸣的。与此同时传递这些主题和理念所用的手法,在我看来十分出彩,称之为国产单机里程碑,我觉得不为过。

先记录下剧情相关的有感触的点:

首次有些触动,是在开篇不久,小缨子入队不久,到阳平歇脚的夜晚,北洛和她的对话。

“越是明白天地之大,越是明白人之渺小,所以更会觉得祖先真是了不起。”

这句话让我想起刚工作时连猜带蒙看完《时间简史》的自己。无法完全get里面物理相关的知识点,但却不得不承认看完那本书的一段时间里,心境开阔很多,便是那句“天地之大,人之渺小”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太常见,但小缨子在当时的场景下说出这番话,却能感受到时发自真心,有那么一刻,会觉得自己触到了她背后的策划的世界,只有背后的策划对这一点有深刻感悟时,透过游戏传递出来的信息才能那么真切吧。

第二点触动则是关于主题“传承”一条支线,这一条线由葛先生开启,从葛先生的老师讲到葛先生,再到小缨子。葛先生的心结在于老师的去世,后面终于放下,也是明白了传承的意义,以此为回应的时在鄢陵入魔时,他们能研发出灵火铳,让人族面对魔族时尚有一搏之力,便是云大佬的那句 “ 难道羸弱便不求强大,微小便永坠尘泥? ”,这真是一个非常容易说到烂俗的主题,但偏偏古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始引出,接地气的同时就避免了假大空式的教条主义,再次对这样的表现手法表示佩服。

第三点仍与传承主题相关,这应该算是这个主题的核心线,重心在姬轩辕,除了主线相关的轩辕丘剧情,还通过他和小缨子还有广成子的剧情线丰满地展现了出来。更想说一说后两者。

一开始对姬轩辕这个角色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因2段看起来并不是主线流程核心的2个小段落而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剧情行到要去西陵之前,因为尚有一些时日,所以姬轩辕安排 拜访千年之前有约的广成子以及 回鄢陵去看看博物学会。这两段在主线里完全省略,也并不影响剧情的推进,但如果没有它们,对主题的表达和对姬轩辕人设塑造就会薄弱很多,它们也依然是被排到了主线剧情中。

先说前者回崆峒山拜访广成子,去了之后并没有见到,只留了后人传话。“ 这红尘三千年,我已看过,甚是感佩,甚是欣慰 ”。千年前广成子希望让姬轩辕和缙云也入道得长生,姬轩辕回应希望自己生而为人死也为人,并相信通过传承,人族也必将辉煌,诚邀广成子见证。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肯定,算是对传承的一个肯定吧。接着回到博物学会的段落,虽然没有找到葛先生,但却也通过和小缨子互动,进一步体现了千年传承带来的进步。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能YY到作为一个祖先穿越到未来看到这样的进步而欣慰的情感……另一方面,看着前篇小缨子还在苦恼祖宗的东西很多都因为保护不力丢失了,从而很旧时的事物都无法解读,到了后篇竟然奇迹般能和前人祖宗头头直接沟通,真的是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啊QAQ,完完全全也能get到小缨子此时迷妹般的心情,在游戏里表现得可谓是很内敛了,如果是我应该是要激动不止千百倍了吧!!

第四点,终于说到感情线相关的了。除了吃糖,最有感触的是风晴雪和北洛的一段对话。北洛知道了风晴雪的故事,觉得晴雪也十分地艰难不易,但晴雪的回复却很淡然,几百年为这一件事听起来是很不可思议,但放在芸芸众生来看也并非多么出奇;同时也表明虽然为一个人竭心尽力,并不意味着自己一辈子里都只有这个人。
这样的过程不是旁人想象的那样艰苦或简单,所以是那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真的是比刻意描绘夸大男女主们的历尽艰辛苦大仇深要高级太多了啊。

最后再来说一说月洛,这对CP我十分满意,应该是目前国产单机里我最满意的一对CP。犹记得当年玩轩五外传汉之云,里面的男主朝云和女主横艾,我曾经觉得他们的CP之路就应该是像月洛这样,结果男主最后以身相许给一个绿茶婊,女主还在爱慕百年前的诸葛亮,真的是气炸,觉得游戏编剧怕不是吃了翔,从来没有那么厌恶过游戏主角的设定。月洛这对CP,就是我理想中CP,典范的典范。可以说最初对古剑三的台词、微表情、肢体语言的体验,都是来自于这条感情线,我给90分。这对CP的塑造离不开古剑三这次最明显的进步——叙事手法。

这一次古剑三给人非常明显的感觉,台词用得非常克制,总是配合微表情和自然的肢体语言来共同传递信息,这样的留白处理让感情互动的体现都非常地自然有趣,可以说时除剧情之外这款游戏的最大加分点。相较前作或其他系列作品,它不会把玩家都当白痴,什么都要通过角色说话来表现得明明白白,也不会通过明确夸张的肢体语言来简单传递角色情绪,看了采访,说时由通过电影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希望后面的国产都能以此为标准,向前走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剧情感触点说完,也还是有要吐槽的地方,到了中期有几段剧情插入特别莫名其妙,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进魔之骸,在进去之前明明好好地在和云大佬谈恋爱,然后莫名就跑到里面去了,那一段打得我十分糟心,体验就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剧情相关的说完了,再简单说一下游戏体验。

刚入手体验时,最让我惊讶的改良是角色们终于不会一直站着把话讲完再开始跑路了,而是进行完关键对话后,可以边跑路边看角色们的对话,这才是最正常的交互啊,这个体验改动可以说是切中了RPG的一个老毛病,且改得还挺好,除了有时候顾着战斗没办法专心看剧情……

战斗系统方面体验不多,毕竟手残,通过这个游戏也算是克服了玩即时战斗游戏的恐惧,只敢简单模式打,前期嗑药还是挺频繁的,中期应该是差不多到了打大天魔的地方稍微刻意练了一下级,后面基本都是处于等级压制2-3级左右的情况下打,难度就非常低了,所以也没深刻感受到星蕴系统不同的点法和技能使用搭配的乐趣,如果后面有机会,应该会试试更高一点的模式~

地图迷宫设计上,龙宫地图真的是不得不夸一波,倒不是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什么的,而是迷宫本身的设计方式十分新颖,玩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有意思,相比无聊的无名之地和让人抓狂的乌金国都有意思太多啦!

家园系统一直让我很期待,实际上手时,体验OK,但还是明显感觉开放度相对较小,可体验的内容虽然多,但框架边界依旧非常明确。内容的多体现在既定框架下可提供的明确选择较多,但在可能性和自主探索上表现较弱,如果这一块能加强说不定真是单独出一个游戏也是可以了hhh

小游戏们,先说千秋牌,我还挺喜欢玩的,尤其是没开家园之前,玩得感到压抑了,就会跑去找人打牌,不得不说还挺解压的,后面有时间打算也挑战一下高难度的。封印宝箱,一开始完全不会解,后来看了攻略,知道了核心思路,无奈手柄按键不灵,也无法验证思路到底对不对,再后来换了手柄,发现基本上都能解开了,好像有点好玩呃……就是开出来的奖励实在是太没惊喜感了。

内容大概就是这些啦,期待一波DLC和续作。

最喜欢的鄢陵来收尾吧

2018年终总结

真是感天动地,更新了以下wordpress,它的界面看起来总算比原来要轻了。

sa~又到一年年终,首先照例回顾去年的年终总结和对18年的期许。

17年底时对自己的总结是在工作上虽然比之前两年都算是要顺遂很多,但整体感觉依旧是疲劳的,希望自己能进一步去除冗余,把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活得健康有生气。其实如果一直待在互联网行业,单靠自己的力量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真的很难,自己也有些尝试,效果并不算很好。但没想到,这个目标竟然在年末的最后一周多的时间里达成了。

如果用简短的话概括18年,那么就是上半年依旧是疲累糟心无生气,也没什么记忆点;大概一切都在为精彩的下半年积攒能量吧。

工作方面,在上半年疲于各种需求和线上运营,投入精力很大,效果却未必好,在6月中做了一个世界杯相关的耗神耗力的需求但数据效果十分不如意之后,开始深刻反省,在后面转变为以最小成本验证核心点的思路,自己轻松,数据也好的状态。上半年的绩效也是第一次拿到最优,应该算是意料之外。因为一直以来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客观环境的判断让我在绩效考核预估这件事上很少出现偏差。但拿到之后,却也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大概是心态也有了很大转变吧:无论别人怎么评价,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行。到了下半年,在不断尝试各种方式给自己减负,主要是通过提高上班时间的时间利用效率,以及尽量把能分的事情都分出去。最终发现虽然每天会在办公室待很晚,但大多数情况实际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也只有5~7小时,甚至在做满6小时的时候,会觉得今天其实已经过得非常充实不浪费了。不过仅仅通过自身改善,依旧很难避免团队习惯带来的影响,总有事情需要晚上处理,一旦想到晚上做完事也走不了,就总是难免在白天的时候效率降低(因为下意识会想着晚上也是可以工作的时间)。好不容易有那么几次能在晚上8、9点回到家,也会觉得人很疲累,刷一刷手机,练一会儿琴,也就该睡觉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很难有解了……大概真的只有自己下决心离开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吧。然而在12月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所在的项目组开始实行朝8晚5.30的作息制度……真是激动得我老泪纵横!这大概是一直遵循正常作息上班的人无法体会的吧。从毕业开始我基本就没有在8点之前离开过公司,现在突然可以每天都看到夕阳而不是星星,有着之前强烈的对比衬托,现在的幸福满足感才来得尤为强烈!回家之后有5小时左右的时间供自由安排,光是对这5个小时我能做什么的想象,就已经让我嗨到不行。最近的安排基本都是先学乐理,然后练琴实打实1小时(原来基本是半小时~45分钟不等),最后打3个小时的古剑。啊!开心!

让我离职的最强烈的诉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我想我应该暂时不会考虑挪窝了_(:з」∠)_

再简单说说思考方面吧,这1年感觉工作上的思维方式成长不如去年明显,大概是因为也没又考虑要继续晋升,所以并没有做太好的沉淀总结。不过也并不觉得遗憾,是自己在年初决定要分更多精力在工作之外,且万事皆修行,下次的成长质变的契机或许真的不在工作。

然后来说一说生活。

今年练琴应该是从13年以来最为勤快的1年。1年总共去上了32次课,上半年相对缓一些,每半个月去1次,到了6月之后基本都是每周1节。应该是在意识到我离自己的目标“30岁以前总能把广陵散学了吧”差得太远之后,不过17年底时希望19年之前把《长门怨》之前的曲子都能 学完,现在看来还稍微快了一点点,《长门怨》已经学了2节课;而且其中有3-4个月的时间,是因为要参加比赛而没有学新的曲子。19年希望能把7~8级的曲子都学完,如果能摸到《捣衣》或者《龙翔操》就更好啦!除了曲子,也希望自己在人前的心态能够更加稳定,如果有可能的话,多参加雅集表演,希望在做19年回顾的时候,自己已经达到了人前表演完全不慌的状态。

在乐理方面,因为今年10月的比赛,开始涉及乐理,但那个时候更多是为了应试而接触,后面受到花花的影响,是发自内心想要认真学习乐理。在开始之后,才发现自以为一直离音乐很近(毕竟小时候接触的乐器很多,古筝钢琴葫芦丝blabla),但其实根本是乐理的皮毛都没碰到,更别提从客观理论的角度去理解一首乐曲。不过现在也不算晚吧,没有什么功利心,算是多一种了解这个世界的维度,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从11月开始和一个在自学法语的同事一起打卡,虽然还是会有敷衍的情况出现,但至少每天都在坚持学习一点乐理知识,用的教材是《听音乐》,被它封壳上的一句话而感触:专注而有想法的聆听,让音乐体验更加深入动人。现在已经从中世纪音乐看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找到了一些听古典音乐的方法,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希望到了19年底的时候,对于乐理已经建立自己的框架,能够熟悉古琴各种调式转化,以及可以写出简单的乐评~

最后是压轴花❤❤

回顾18年的博客,从下半年开始,写花的篇幅大概占去了2/3(捂脸),感觉下半年的精彩大概就是从认识他开始吧。因为他我变成了以前的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追星老阿姨……前两天和星星说起来,她说我在她的朋友圈里是她认为top3不可能追星的人_(:з」∠)_

对我来说,影响最深的就是花的三观,让我感觉到了自己某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得到了补完,活得更加明白。举其中一个例子,对于绩效考核的认知,进一步的看开也源自于花对外界评价的态度),因为有强大稳定的内心,所以并不被外界评论影响,这甚至可以反映在他参加各种颁奖盛典时的获奖致辞,通常都是“感谢xxxx,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夜晚”,而非“我会更加努力”,在他看来不会为了让自己不辜负这个奖项而努力,也不会因为没拿这个奖就不努力吧。另外一个例子,则是明日之子里他和孟子坤的对话,孟子坤问他怎么处理在网上被黑被骂,是不是应该保持沉默,花花给的回答是只要说话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就可以。于是在生活里有些不知道是否该说的话,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标准而更加明确。

让我明确感受到对自己三观造成影响的,在人生经历应该只有轩辕剑和花花。对轩辕剑的喜爱与认同,影响了我初高中的很多兴趣价值取向,甚至在高考时,也想报考古专业(因为觉得这是一种与古人产生联系的方式并被这种方式所感动着),但遗憾的是续作质量堪忧,现在变成了个纯消耗IP的烂摊子。不过这也不会让我否认当年对我的影响。同理,如果花真的有人设,哪一天崩了,我也依旧不会否认他给我带来的影响。

啊可我还是希望他不要崩哈哈哈哈。

最后还想说一下花花的音乐,在花之前,我歌单里的华语歌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常听的曲子里,除了几首喜欢的古风,流行歌曲应该是屈指可数。在花之后,最近常听的几乎都变成了他的歌,不得不承认在没习惯之前,听他的歌是很无感的,可一旦进去,就只想说“卧槽卧槽卧槽啊啊啊啊啊啊啊”……在学完乐理后再去听,应该也会有更不一样的感觉吧!

唔……似乎生活上相关的,都是和音乐有关呢。

最最最后,附上按月记事。

Jan. 剑三重置版,辣鸡

Feb.最好金贵醉酒,啊想辞职!以及……见……见家长QAQ

Mar.生日前最后一个月我也不记得干了啥…可能玩了玩QQ炫舞手游……

Apr.啊又老了一岁

May.奶奶去世

Jun.做了一个投入很大效果很差的世界杯活动呵呵

Jul.团建广东周边躺尸团,一半时间在路上,呵呵。认识花花了!

Aug.沉迷刷花各种视频

Sep.去北京了!看花花的鸟巢9.8演唱会!

Oct.回家,古琴比赛,上海同学聚

Nov.开始学乐理

Dec.幸福感爆炸的新作息!开始打古剑三了

记九月和十月上半月

主要还是九月吧哈哈,现在回味起九月来,觉得是有点魔幻的一个月。

魔幻好像也不那么准确……总的来说就是和平时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太一样。

九月初飞帝都看了花花的演唱会,给整个九月定调,要说魔幻感,也很大程度源于这次的出行,周六清晨触发,周日中午返回,接着晚上还马不停蹄地看了一个久石让的音乐会(此为第二个行程)。

接着是九月中下旬前往诸城参加一个古琴相关的比赛,就在中秋节前,还请了2天假去的。行程总共是4天三晚,还算比较长了。20号飞青岛然后大巴转诸城,23号又再次回到青岛飞回来。第一天基本都在路上,到了诸城后只是去签个到就没设么事了,第二天早上则是比赛抽签顺序,我自己觉得其实抽到多少都行吧,最后是抽到了6号。到了中午,视奏题出来了,所以下午都是在准备视奏题。到了第三天就是比赛了,本来是下午比,但是突然在早上7点接到通知说要前10号选手来赛场准备着,如果前面的其他组准备完,就要接着道我们。不过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午比到12点多,刚到到5号结束,评委老师就说要去吃饭了,尴尬……于是我变成了下午第1个。

弹奏曲子的时候真是车祸现场不忍直视……在练习这首曲子的4个月里,只有后期有一次一周都没怎么练,去还课时弹得很糟糕的那次可以和这个车祸现场媲美了……明显感觉自己手抖得弦都按不住了。不过对于这种状态自己也有预期,毕竟长大以后基本没有在公众场合表演的经历,平稳的心态还是要靠丰富的上台经历才能过硬啊。这也是我选择参加比赛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唔,这里想扩开说一说~小时候(初中以前)完全不怕上台,啥文艺活动都想去掺一脚那种,跳舞弹古筝主持人都做过,但到了初中突然就变成了相当内向的人(也就是那会儿沉迷上网不可自拔),并且开始不喜欢那种表现欲很强的人,也明显地察觉到自己就是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也对当人群中的焦点完全没兴趣,需要在公众面前露脸的事一概不做……这样的心态想法一直持续到工作,年初时部门秘书说老板指名让我去当年会主持人,我也都冒着冒犯老板的风险坚定拒绝就是不去=.=但是到了今年六月时,老师问我要不要参加比赛,我竟然答应了下来。当时的想的是,如果去参赛,那么由这首参赛曲目能给我带来的提升一定是很大的,而且期间也很有动力督促自己好好练琴。结果也的确是这样,参赛的曲子是一首速度较快的曲子,对技巧的要求相对较高,经过4个月的练习还有老师的指导,肯定是比不参加比赛的4个月提升要来得大。另外的小收获是一些乐理相关的知识,因为要考视奏,所以不得不去学习一些视奏相关的乐理,后面有了花花的Buff加成,竟然生出了“明年不如去考个乐理证”的想法。然后说回关于心态的锻炼,这个大概是在饭上花花之后逐渐萌生出来的想法:我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不可以在有必要的时候无法把事情做好,这样只会把自己的路限得更窄。而且这也算是一个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项技能吧,如果想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自己,就需要提升沟通效率,那么公众场合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沟通效率的提升一定是有帮助的。所以想明白了,后面如果有机会,会把在公众场合要露脸的机会珍惜起来,等自己的心理素质够硬,上场不慌,应付得游刃有余时,就可以放下了(但当主持人什么的还是很讨厌啦QAQ)。

对应的实践很快就来了,比赛期间老师问十月中会有一个对外的琴院活动,活动内容包含了雅集,问我愿不愿意上去弹参赛的这支曲子,我答应了。时间也就是昨天,本来出发前还有些抱怨,周末休息时间没了,一待又是一整天,但去到琴院见到了那张上场时将要弹的琴——一张据说出价40万都不一定卖的琴……

刚到琴院时,琴就摆桌上,老师说下午上台就用这张,你先试试。我答应着就坐下来拨拉了几下,没啥感觉,形制还是伏羲式,我并不是很喜欢,开始练习表演曲目时,觉得咦这琴手感这么好的吗,声音也很不错!怕是要个好几万,后来知道真相的我,感觉手感更好了,音色更美了!然后一整天基本都在盯着这琴流口水。。。上台表演时,心里想的都是卧槽这是我最后一次弹这张琴了吧,然后很神奇的就是全程都没有紧张,手没抖,心跳加速都没有(其实候场时都还挺紧张的),虽然还是弹错了一些地方,但比起比赛时的车祸真是不要好太多。我还是把它归结为心态的成长好了,有这样的成长,我还挺开心的=w=

唔……说回来九月,月底还回了家,非常废柴地躺了一个假期,一天睡十四五个小时那种。以及也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认识的一位故友,在去年得知患了癌症,9月中旬时去世了,这个消息还是朋友的姐姐加了我的QQ和我说的。故友在玩剑三的时期很熟悉,8月下旬时还在游戏上碰过面,现在上剑三看着永远也不会再亮起的头像,心里还挺难受的。

emmm

so十月下半月有什么行程呢?

第一周无可避免地要加班了,游戏周年庆活动也算是一年里的一大节点,上周开始其实就已经有点过劳的感觉。现在上班会开一个计时器,计算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然后发现虽然每天很晚下班,但其实有效工作时间在6个小时已经是很高效的表现了。

于是想对于那些正常8小时制的人,有效工作时间会不会更短……

第一周周末据说有真人吃鸡团建,嘛,我是很排斥团建活动的,就觉得有时间你不如给我放假让我睡一天呢……在想到时候可以有什么理由逃掉……

第二周末也就是10月底又到了很开心的环节,那就是打算飞上海,去看一个古琴的音乐会,主办方与16年12月我去看的那场[隐·市]是同一个,很是期待。

晚安啦,希望有个美好的下半月~

1 8 9 10 11 12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