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唠嗑

演出结束

昨天是琴院的师生音乐会,在市音乐厅小剧场举办。

去年下半年老师就大概流露出了想要办师生音乐会的想法,那会儿我也已经开始为了比赛在准备《醉渔唱晚》这首曲子,所以大概知道如果不出意外,自己也有意愿的话,应该是能登台的。

如果放在一年前,我想我一定会不带犹豫拒绝这样的机会,但在有了花花这个导火索之后,觉得对于登台这件事,我可以不参与,但不应该是因为害怕而不参与。而登台的心态,一定是通过实战训练出来的。所以有了去年下半年的比赛和2次相对公开(仅限琴院内)的表演经验。最差的是比赛,上去时手都是抖的,弦都按不稳了,还明显弹错多处,后面的登台的状态开始有了好转,从琴院第1次登台的手紧气息乱但勉强hold没有大错,到第2次登台的气息有了明显改进,甚至还有闲心腾挪出来看看观众。

但时隔大半年,我也并没有参加琴院的什么雅集,且如果半个月不见老师再去还课都会紧张出错-_-所以对这次音乐厅的演出,还是有些担心……

不过庆幸的是结果还好,手仍然有些紧,使不上力的感觉,而且手掌发麻,但也相对顺利地完成了曲子的演奏,没有明显差错,在该有表现的地方,也都大概发挥出了状态最好时80%左右的水平。对比第2次演奏时,进步的大概是表面看起来的镇定感,以及曲子技巧和情感表达上的更多细化。这大概不止是前几次登台心态经验的积累,也还有近3个月以来没有疏忽过的每日练习。

应该是3月初开始,莫名其妙地坚持了一周左右每天1小时的练琴,后面竟然有些舍不得放弃这样的进度,然后就……坚持到了现在,每天至少1小时从来没有断过。每天至少3遍《醉渔》,从这首曲子有认真记录练习次数起(大概去年底?)到登台时也已经练了500多遍。

另外这次演出还解锁了新造型,原来是真的觉得自己完全不适合传统类服饰,但这次的搭配还让人挺满意,发型的话,化妆师帮忙卷了个刘海,后面编成辫子,就这样爱上自己ε=(´ο`*)))

除了古琴方面的联系,在5月初也开始了系统的乐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刷微博看一个央音作曲系在读的妹子为了攒请演出人员的费用所以有偿教学乐理,遂上车。现在大概学了3节课,觉得乐理真是……数学即视感-_-虽然学起来有点让人头大,但对于乐理自己竟然持有足够旺盛的求知欲,甚至爱上做题,真是很神奇啊……

不过想想,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数年前想过要做jazz-hiphop音乐主题站的想法说不定真的可以成真呢? 当年冒出这个想法时觉得,啊自己都不太懂曲式分析乐评这些,但应该也不会难,自己看着写应该也行,现在看真是图样。不过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拥有理论基础,根据自己理解去更深地了解作曲者的意图,就觉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现在的公务员作息上,这样过了小半年,觉得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真切地回来了,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ps本来想放今晚录的《醉渔》做一个里程碑纪念放上来,然而……大小超限=。=真是自己的博客还限制这么多,猫饼。

又见梅花

在春节前学完了《长门怨》,节后最近1个月上琴课都是以复习为主,今天是最后一节课,把《平沙落雁》和《鸥鹭忘机》都还了。问老师下节课是不是会开始学《山水情》,老师说这个放后面,先预习《梅花三弄》。

梅花于我而言虽然没有情怀上的特殊性,却有客观意义上的特殊性(唔,大概就是非主动无理由的列入特殊曲子,而是因为某些客观事件而认为它特殊)。小的时候是学古筝,考6级时弹的曲子就有《梅花三弄》,挺喜欢这首曲子。后面初学古琴时,翻看琴曲,眼熟的就只有梅花和广陵(都被移植为古筝曲)。15年初随第一个古琴老师学到梅花时,真是有种亲切又陌生的感觉。泛音部分是古筝移植部分最接近的,感到熟悉,但其他部分和记忆中的古筝曲似乎差得很多,因此并没有因为曾经弹过筝曲就能轻松地消化掉这首琴曲。

梅花在琴曲里算是有难度的曲子,被定为八级的曲子。15年初我学琴也不过就1年的时间,心里也有点惊讶怎么那么快就能弹梅花了。第一位老师教的是简化的版本,在难度较高的段落部分简化了很多指法,对速度也没有太高要求,因此也弹下来了。在学完梅花后,老师就让我回家自己消化,过个半年一年后再来找她。结果就是对琴越来越生疏了,处于半荒废状态..到了7月时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就另外找到了现在的这位老师。

随第二位老师的第一节课,老师说让我随便弹一首曲子看看我的水平,我就恬不知耻地弹了梅花……那会儿谱子都忘了好多,弹断很多次,还要靠老师提醒,才把全曲给走完。那会儿老师和我不熟,还是相当客气地给了评语“对曲子还是挺有感觉的,但基础指法手型还是有问题”。那节课老师还弹了梅花的泛音片段并配以解说,印象非常深刻。泛音应该算是古琴和古筝指法里最相通且难度较低的一种了,但没想到老师弹出的泛音竟然真的能让我眼前看到冬日梅花瓣晶晶莹莹的景象来,和自己之前对泛音的认知与表达出现了极大不同,当时的心情说震惊应该也不为过——原来泛音可以这样弹的,原来古琴可以这样弹的。如果有朝一日也能有这样的表现力,从头学也真的不算什么吧。于是便真的又从基础指法开始了。

在16年中到17年9月期间,各种原因没有和老师上课,进度也停留在了《洞庭秋思》(现在想来也有天意,那段时间工作上的压力其实很大,也没有什么闲暇每天练琴),9月复课后差不多又复习到去年年3、4月才开始新的曲子。去年算算自己离30岁也没几年了,13年学琴时觉得30之前学到广陵应该妥妥的,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突然有了紧迫感,在学琴上投入要更多一些。梅花预期是在今年内一定会学的,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今天上课时,老师也说起来几年前看我第一次弹梅花,心想真是弹的什么鬼喔(果然人熟了,说话也就不客气了_(:з」∠)_),这次终于要开始学梅花了,感觉像是一个轮回。

回来的路上,我听着梅花的泛音段落,又想起当年第一次听老师弹梅花,想到梅花晶晶莹莹的样子,有些想哭,是又见梅花这位老朋友的感慨,也是能坚持学琴到现在的欣慰。

见到了梅花,离后面的流水、龙翔、广陵、幽兰就更近啦。

2018年终总结

真是感天动地,更新了以下wordpress,它的界面看起来总算比原来要轻了。

sa~又到一年年终,首先照例回顾去年的年终总结和对18年的期许。

17年底时对自己的总结是在工作上虽然比之前两年都算是要顺遂很多,但整体感觉依旧是疲劳的,希望自己能进一步去除冗余,把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活得健康有生气。其实如果一直待在互联网行业,单靠自己的力量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真的很难,自己也有些尝试,效果并不算很好。但没想到,这个目标竟然在年末的最后一周多的时间里达成了。

如果用简短的话概括18年,那么就是上半年依旧是疲累糟心无生气,也没什么记忆点;大概一切都在为精彩的下半年积攒能量吧。

工作方面,在上半年疲于各种需求和线上运营,投入精力很大,效果却未必好,在6月中做了一个世界杯相关的耗神耗力的需求但数据效果十分不如意之后,开始深刻反省,在后面转变为以最小成本验证核心点的思路,自己轻松,数据也好的状态。上半年的绩效也是第一次拿到最优,应该算是意料之外。因为一直以来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客观环境的判断让我在绩效考核预估这件事上很少出现偏差。但拿到之后,却也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大概是心态也有了很大转变吧:无论别人怎么评价,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行。到了下半年,在不断尝试各种方式给自己减负,主要是通过提高上班时间的时间利用效率,以及尽量把能分的事情都分出去。最终发现虽然每天会在办公室待很晚,但大多数情况实际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也只有5~7小时,甚至在做满6小时的时候,会觉得今天其实已经过得非常充实不浪费了。不过仅仅通过自身改善,依旧很难避免团队习惯带来的影响,总有事情需要晚上处理,一旦想到晚上做完事也走不了,就总是难免在白天的时候效率降低(因为下意识会想着晚上也是可以工作的时间)。好不容易有那么几次能在晚上8、9点回到家,也会觉得人很疲累,刷一刷手机,练一会儿琴,也就该睡觉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很难有解了……大概真的只有自己下决心离开互联网行业之后,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吧。然而在12月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所在的项目组开始实行朝8晚5.30的作息制度……真是激动得我老泪纵横!这大概是一直遵循正常作息上班的人无法体会的吧。从毕业开始我基本就没有在8点之前离开过公司,现在突然可以每天都看到夕阳而不是星星,有着之前强烈的对比衬托,现在的幸福满足感才来得尤为强烈!回家之后有5小时左右的时间供自由安排,光是对这5个小时我能做什么的想象,就已经让我嗨到不行。最近的安排基本都是先学乐理,然后练琴实打实1小时(原来基本是半小时~45分钟不等),最后打3个小时的古剑。啊!开心!

让我离职的最强烈的诉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我想我应该暂时不会考虑挪窝了_(:з」∠)_

再简单说说思考方面吧,这1年感觉工作上的思维方式成长不如去年明显,大概是因为也没又考虑要继续晋升,所以并没有做太好的沉淀总结。不过也并不觉得遗憾,是自己在年初决定要分更多精力在工作之外,且万事皆修行,下次的成长质变的契机或许真的不在工作。

然后来说一说生活。

今年练琴应该是从13年以来最为勤快的1年。1年总共去上了32次课,上半年相对缓一些,每半个月去1次,到了6月之后基本都是每周1节。应该是在意识到我离自己的目标“30岁以前总能把广陵散学了吧”差得太远之后,不过17年底时希望19年之前把《长门怨》之前的曲子都能 学完,现在看来还稍微快了一点点,《长门怨》已经学了2节课;而且其中有3-4个月的时间,是因为要参加比赛而没有学新的曲子。19年希望能把7~8级的曲子都学完,如果能摸到《捣衣》或者《龙翔操》就更好啦!除了曲子,也希望自己在人前的心态能够更加稳定,如果有可能的话,多参加雅集表演,希望在做19年回顾的时候,自己已经达到了人前表演完全不慌的状态。

在乐理方面,因为今年10月的比赛,开始涉及乐理,但那个时候更多是为了应试而接触,后面受到花花的影响,是发自内心想要认真学习乐理。在开始之后,才发现自以为一直离音乐很近(毕竟小时候接触的乐器很多,古筝钢琴葫芦丝blabla),但其实根本是乐理的皮毛都没碰到,更别提从客观理论的角度去理解一首乐曲。不过现在也不算晚吧,没有什么功利心,算是多一种了解这个世界的维度,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从11月开始和一个在自学法语的同事一起打卡,虽然还是会有敷衍的情况出现,但至少每天都在坚持学习一点乐理知识,用的教材是《听音乐》,被它封壳上的一句话而感触:专注而有想法的聆听,让音乐体验更加深入动人。现在已经从中世纪音乐看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找到了一些听古典音乐的方法,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希望到了19年底的时候,对于乐理已经建立自己的框架,能够熟悉古琴各种调式转化,以及可以写出简单的乐评~

最后是压轴花❤❤

回顾18年的博客,从下半年开始,写花的篇幅大概占去了2/3(捂脸),感觉下半年的精彩大概就是从认识他开始吧。因为他我变成了以前的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追星老阿姨……前两天和星星说起来,她说我在她的朋友圈里是她认为top3不可能追星的人_(:з」∠)_

对我来说,影响最深的就是花的三观,让我感觉到了自己某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得到了补完,活得更加明白。举其中一个例子,对于绩效考核的认知,进一步的看开也源自于花对外界评价的态度),因为有强大稳定的内心,所以并不被外界评论影响,这甚至可以反映在他参加各种颁奖盛典时的获奖致辞,通常都是“感谢xxxx,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夜晚”,而非“我会更加努力”,在他看来不会为了让自己不辜负这个奖项而努力,也不会因为没拿这个奖就不努力吧。另外一个例子,则是明日之子里他和孟子坤的对话,孟子坤问他怎么处理在网上被黑被骂,是不是应该保持沉默,花花给的回答是只要说话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就可以。于是在生活里有些不知道是否该说的话,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标准而更加明确。

让我明确感受到对自己三观造成影响的,在人生经历应该只有轩辕剑和花花。对轩辕剑的喜爱与认同,影响了我初高中的很多兴趣价值取向,甚至在高考时,也想报考古专业(因为觉得这是一种与古人产生联系的方式并被这种方式所感动着),但遗憾的是续作质量堪忧,现在变成了个纯消耗IP的烂摊子。不过这也不会让我否认当年对我的影响。同理,如果花真的有人设,哪一天崩了,我也依旧不会否认他给我带来的影响。

啊可我还是希望他不要崩哈哈哈哈。

最后还想说一下花花的音乐,在花之前,我歌单里的华语歌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常听的曲子里,除了几首喜欢的古风,流行歌曲应该是屈指可数。在花之后,最近常听的几乎都变成了他的歌,不得不承认在没习惯之前,听他的歌是很无感的,可一旦进去,就只想说“卧槽卧槽卧槽啊啊啊啊啊啊啊”……在学完乐理后再去听,应该也会有更不一样的感觉吧!

唔……似乎生活上相关的,都是和音乐有关呢。

最最最后,附上按月记事。

Jan. 剑三重置版,辣鸡

Feb.最好金贵醉酒,啊想辞职!以及……见……见家长QAQ

Mar.生日前最后一个月我也不记得干了啥…可能玩了玩QQ炫舞手游……

Apr.啊又老了一岁

May.奶奶去世

Jun.做了一个投入很大效果很差的世界杯活动呵呵

Jul.团建广东周边躺尸团,一半时间在路上,呵呵。认识花花了!

Aug.沉迷刷花各种视频

Sep.去北京了!看花花的鸟巢9.8演唱会!

Oct.回家,古琴比赛,上海同学聚

Nov.开始学乐理

Dec.幸福感爆炸的新作息!开始打古剑三了

1 4 5 6 7 8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