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

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三年前买的书,梁文道的《常识》与《我执》。《常识》是初买回来就看了的,里面的观点跳出了非黑即白的言论,让人耳目一新,遂喜欢上了他。但《我执》却是有一段时间读不太明白的,大约是心也没有静下来。《我执》是梁文道的杂文集,篇幅短小,标题好听,比如《重逢》。明明是很普通的名字,用竖排版作为标题,大片留白,突然就有了感觉。几个月后,终于开始有些看懂了,很喜欢他阐述关于暗恋的解释,但关于爱情,却总觉得太过于学术,无法引起共鸣。

 

 

还记得破小孩的作者在《破小孩与特洛伊木马》里说,她觉得成长不是渐渐,而是在一个瞬间。这是一本2003年左右出版的童话,由几个小故事组成,但现在读来依旧有味,破小孩的原型,掐指一算也有17岁了。 另外一句在年少时很喜欢用来当论坛签名的句子是:黑暗并不存在,只是光明还没有照耀起来。总觉得是很乐观向上,温暖人心的书。

很多事情不是逐渐明白,而是在有许多铺垫以后,以一个点为契机,突然顿悟,明白了之前被自己所疏忽掉或者觉得理所当然的细节,然后就长大了。

前几日,应该就是在冬至那天,与朋友钙子电话,说着近来的事,那边却突然没有了回应,当继续说时,却听到了那边有极力想要忍住却失败了的抽噎声。心中正犹豫是否要忽略然后继续说,那边开口了,“为什么明明是你的事我却哭了”。

阿鱼曾是初中的挚友,高中鲜有联系,到了09年时决定在国庆时来看我。她说起来,对我印象最深一件事就是初中时她和我说她的家事,我竟然听哭了。她说那是第一次有人因为她而哭,让她感动许久。

其实我一点都不记得这样的事了。她说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正我就是挺爱哭的人么。
但当真的有人对我这么做的时候,感觉又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生活而奔波,已经自顾不暇。如果还有人在为你而担忧并且挂念你,其实是太难得。

在小学的时候,因为有关我的流言在寝室传开来,我未在其中,并没亲耳听到。只知曾有一个和我关系并不算很亲近的女生,竟然被气哭了。当时大约也是少不更事的,有震惊有感动,但显然无法明白这背后到底包含有多少重量的情谊。

有些时候,很小的一些事,比如一条短信,一通电话,都是久疏联系的朋友对于自己的挂念,以前觉得是很小的事,但其实放在自己身上,发现就算是小事,也并没有做得很好——我鲜少主动联系以前的朋友,或者即使有朋友主动联系,也很少会有很热络的回应。所以,那些其实并不是小事吧。 它们代表着这一份情谊没有因为时间或者空间的改变而变质腐朽,甚至比在一起时的付出更加难能可贵。

于是当面对至亲之人的付出——无论是父母还是爱人,这些付出在我看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谁理所应当对另一个人无条件付出。然而现在大多数时候却对来自于这些人的付出而习以为常并变得不珍惜。要知道关心挂念出自真挚且深刻的情谊,维持它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因此就算是在习以为常的时候,是否也应心怀感恩呢。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人。

 

共有 10 条评论

  1. 我也觉得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没心没肺的长大,忽然开窍了似的。(-_,-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没心没肺)

    [回复]

    子宵 回复:

    @A 没心没肺- -那是不是开窍以后就有鸟?

    [回复]

  2. 如果成长是渐渐的话,那这个渐渐未免太长,如果是一瞬的话,那这个一瞬来得未免太迟。

    [回复]

    金冈 回复:

    我很邪恶的想起 无极 里的台词,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哈哈

    [回复]

    子宵 回复:

    @金冈 觉得惭愧了…… 这一瞬的确来得太迟。其实在这样的时代并不缺乏宣扬珍惜友情亲情的声音,但已经听的习以为常,却缺少真切感悟。或许真的要到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才能真的明白?

    [回复]

  3. “为什么明明是你的事我却哭了”看到这句话时,竟有些难过,可能是耳边音乐的缘故吧,联想到曾经也有过的经历,明明是别人的事。少时读过一首短诗席慕容的戏子。音乐还在单曲循环,石进的钢琴曲,可惜不是双鱼座。

    [回复]

    子宵 回复:

    这里面少不得有自己的感同身受。 我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有被震到,我曾想着对方可能并不愿意提,那么假装没注意到会是最好的选择。结果不是。

    [回复]

    金冈 回复:

    可能是感同身受吧,“浅薄”的人总是无法HOLD住自己的情绪。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