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
新买的手机耳机今日才使用,发现不按通话键,人声频道被自动消除了80%。本想直接给差评,但发现用来听手岛葵的《b&b》时,效果却十分奇妙,就好像是身处空旷的房间,听到隔壁传来的歌声一样。
虽然今日是春分,但依旧是相当阴沉的雨天,心绪烦躁,明知明日有诸多的事情,却依旧搁置。找到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总是不会缺的。
这篇文章在高中时的语文课本里就有节选,只是当年看到“地坛”二字,径直联想到的却是埋在地下的坛子……加之当年于散文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于是对文章的印象就停留在一个叫史铁生的人写了一篇貌似是关于埋在地下的坛子的事……
直至高三下,同桌在体检那日带了史铁生的另一本散文集,名叫《灵魂的事》。排队时坐在楼梯口,同桌翻开书页,念着一些她喜欢的句子,其实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是哪几句,只记得同桌说,“待我在页边记下我的感想,读完这本书,就将它送给你。”我一直记于心,但最终依旧是自己在高考后奔到书店,买下了相同版本的《灵魂的事》。
这是第一次读没有删节的《我与地坛》。文章很长,总共有七节。只恨当年望文生义,险些错过了它。但是想来最深感于心的并非教科书上节选的片段——那向来是要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意义的。
我想总有一日会去地坛的。
去年六月得以到北京小住半月有余,每日从八点至下午两点都有课。因海淀区本身就有许多地方可去,譬如清华北大圆明园,若有闲心走路即可至,所以下课之后总爱去溜达溜达,但却觉着若是进市中心的话,还是太晚,去地坛公园的想法便一直搁置。
直至课程最后一日,下了狠心,逃了课,转坐地铁在八点半左右时寻到了地坛公园。可巧的是,当日正是地坛公园四百八十周年纪念日。当日正好出售纪念票,是要比平常的票价贵上一些的。手里捏了一张粉红色老人头,心想无论如何都应该够了。走到售票亭门口,看到纪念票价后面跟的数字是3时,不由失笑。
我想起了同桌,所以最后决定买两张。另一张待暑假见面时交给她,她一定会很开心的吧。时隔近一年,我却也不记得最后到底有没有把票给她了。
那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适合遛园子。地坛整洁漂亮,红房绿树。园子的结构貌似是按照五行来安排的,一路上有许多关于健康小贴士的牌子。来的人也尽数都是耄耋,或带着自己的孙儿或来进行晨练。园子里的人并不少,却一点也不会觉着到嘈杂与烦躁。
地坛几经修葺,大约是再难寻到史铁生文中的场景了。但诚如他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样安宁的感觉应是一直没有变过的吧。
我一直觉得,在作者的有生之年读到他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会莫名地觉得,这样还有盼头,他还会写出更多的文章来。譬如柏杨。知道柏杨同样是托了另外一位同桌的福,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是《皇后之死》。高考结束后还曾与这位同桌一起购买过他的《皇帝之死》以及《丑陋的中国人》,虽然再也不如当时读《皇后之死》那般仔细,但总也是记住了这个人。当高考前夕听闻他病逝的消息,心中陈杂。
去年年底时,史铁生也走了。意识到再也无这样一个人再去写出那些会让自己心念不忘的文字了。
“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小公主深邃起来让我着迷不已~!
你那个耳机听手岛葵好适合啊(看你描述的),手岛葵声音超适合单独放在空荡荡大房间里播啊喵…
[回复]
除了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那篇文章,我对史铁生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看了子宵的文章,我决定要去看他的这两本书。到时候,咱们也交流一下感想吧^^
[回复]
@endup:小王子你好久没来了!!!!小公主好想念你!!!!!耳机让我退回去了= =
[回复]
@夜莺:《灵魂的事》里面其实有许多相当不错的文章,但是大概是隔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只剩下印象最深的《我与地坛了》。小杂文还推荐梁文道的《我执》。睡前看上那么几小篇很不错哟~
[回复]
被最后那句话触动了一下,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令人魂牵梦萦
[回复]
@缭草:最后那段话从我知道它开始它就一直在戳我……看一遍伤一遍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