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唠嗑

半年度除草-婚礼小记

距离上一次半年多,装修小记3估计要难产了(捂脸)。

还是记录下结婚的事情好了。

在去年下半年,我和air终于把结婚领证的事情提上议程。国庆时双方家长一起吃了顿饭,大概估了今年五月左右的时间。春节时正式定了6月底的场地,此后各种事情开始推进。

场地和日期的选定上,虽然有些小纠结,但也算比较顺利定下来。在场地方面,因为考虑到婚礼是下午户外仪式+晚上答谢宴的形式,在踩了几个点之后,基本确定了其中一家,环境相对私密(整个下沉式),而且1天只办1家,餐厅就在草地旁边,据说菜的味道也很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距离市中心有点远。日期方面,我和air没有很迷信,原则上只要不是黄历上的忌嫁娶,且为了方便我们和异地亲友尽量选周六,其他并没有额外要求了。不过即使这样,最后也只剩了6月25日这一天。

接下来是领证,在领证时间上也几乎没什么犹豫,本来想选在一起七周年,但那天是实打实的忌领证,所以就往后推了1天。其实领证前我还有点心潮起伏(以后再也不是未婚了QAQ),反而是air非常淡定,在他看来自从我们搬家之后他就已经有了已婚的自觉了。当然领证后,我也就没啥感觉,日子还是照样过,除了填资料时得写已婚。

再下一步就是3月开始联系婚庆、定婚纱、摄影摄像、跟妆和主持。这些除了最后一项,基本都在3月确定了,因为我和air一直没有看到感觉很对的主持风格,甚至犹豫着是不是自己来或者找朋友,直到5月底和一对在同一个场地办过婚礼的夫妇吃饭,他们非常坚定地劝我们一定找个主持,不然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最后我们接受了他们推荐的主持。

最后反观婚礼的呈现,我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我在场地设计上的时间花地过多,过于纠结。其实作为室外来说,如果是主打花材,基本怎么做都不会丑。我花了大力气,但最终效果其实是不及预期的(这个我甚至在最终定稿时就已经有预感,但已经无力多纠结),在当天婚策还问我说有没有什么需要调整可以随时说,我也基本不提意见,因为知道操不过这份心,要改也没多大空间了。

婚纱方面,考虑1条主纱和1条敬酒服。最先去试了芥茉家,本来是去试主纱的,但是最后只是店员的一个推荐,我试了一条敬酒服,竟然意外地不错,最后就定了那条,敬酒服真是最让我省心的了,试了1条就定了下来,婚礼当天长辈们也觉得是很适合我的裙子(但这条裙子如果不是上身试过只看图片,我是压根不会选的)。主纱方面有些折腾,不能说大蓬蓬裙不好看,但在4月拍婚纱照时我试过那么几条,觉得怎么看自己怎么不顺眼,可能大蓬蓬裙所凸显出的特质并不是我感冒,那种精致华丽的公主感和我整个人就不搭,我大概真的没怎么做过公主梦。所以无论是婚纱照选的婚纱还是仪式主纱,都不是这个类型。最后选的是wink的一条名叫咏叹调的轻纱,当时在做婚纱攻略看小红书时,一张咏叹调的返图让我眼前一亮,即使知道咏叹调可能不是最适合我的,我最后也还是选了它。但租这条纱过程极其心累,此处也懒于记录。

摄影摄像是最省心的,当然可能是因为还没看到完整的东西吧。摄影老师的预告图我觉得很棒,有些后悔当天没有好好利用他多拍几张照,摄像老师沟通太少,只能到时候看看成片了。

跟妆老师也很好,算是帮我开发了新气质,敬酒服造型本来一开始他给我时装时传统晚宴头(头发挽在后面),我感觉显老气,于是他建议我直接大背头,然后我就被自己帅到了哈哈哈,但估计没什么拍的好的照片,那会儿已经忙于敬酒没有空拍照了,很可惜。仪式的造型,他给我戴了一顶复古圆帽,那个造型也受到大家好评。

再说一说主持。主持是个很活跃中二的男生,我和air在填写问卷时,提到我们因eva在一起,仪式主题也是隐晦的fly me to the moon。但我们 希望仪式就是正常的仪式就好,太中二了在场嘉宾接受不了。结果婚前的晚上他问我们bgm可不可以用残酷天使,我和air整个大无语了(哭泣),和他说还是尽量用我们推荐的例如one last kiss片段或者deemo的几首之前发给他的曲子,他答应下来了。但在正式的仪式过程中,仍然用到了陌生音乐,我们期望的deemo的曲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几乎可以说,bgm在我们这次仪式里的作用实在是很小,本来我是一个很容易听音乐就来情绪的人,但那天我甚至还有心情和air讨论为啥现在没放xx曲子,以及现在在放的曲子叫什么。当然这些都是小细节,在长辈眼里,都还是很不错的,还夸主持口齿清晰风格自然。

最后说一下仪式和答谢宴吧。仪式部分我没有让爸爸和我一起走向air,也没有对应的交接过程。我认为婚礼不是“出”嫁,我只是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这不代表我不再是我爸妈的女儿。于我自己来说,我讨厌在婚礼上刻意制造这样的不舍与煽情。我和air的誓言词,也约好了是轻松不煽情的,我们不会说海誓山盟,我们只提及7年来的磨合与包容,也相信这些相处经验才是帮助我们能一起走下去的重点,所以这个过程我们都没哭(就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看着好无聊,哈哈哈)。但没想到的是我和我的小姐妹们表白送捧花时我哭了,真尴尬,居然不是因为新郎,而是因为妹子们哭_(:з」∠)_ 仪式部分结束,答谢宴就更简单了,全程每个人对我说着恭喜,我说着谢谢,后面一度说麻了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说恭喜_(:з」∠)_

哦不对,还有个最后的最后,所有事情结束后,我和air准备去酒店度过这个晚上,在送别他的亲戚后,突然想起他的身份证在他亲戚那里,于是赶紧打电话让亲戚停车等我们。但车已经开出一段距离,大概1公里多,于是我们租了门口的2辆小电驴去追他们。夜风拂面,看着air穿着正式的礼服却蹬着小电驴有种莫名的喜感,终于觉得,这也是有趣的一天啊。

装修小记1

持续了大半年的装修总算基本收尾,接近拎包入住的状态,想想还是应该做一些记录,如果还有下一套,能记得现在踩过的坑。

整个装修的流程,截至去年底的在年终总结里大概提过一嘴,这里就当一遍完整的梳理好了。

动工前的准备

6月房子过户,8月找设计公司介入量尺出方案。我们找的装修设计公司是同事推荐的,相对比较靠谱,但风格上不得不说,每家设计公司都还是会有非常明显的风格偏好,我们找的这家比较擅长极简现代,但我们又要的是日式,最后出的效果图总会显得清冷,有点侘寂风。

9月底前业主交房,10月整个月主要处理和物业沟通装修方案拿装修许可,10月底动工。这个阶段最为麻烦的是和物业及邻居的沟通。初稿方案中,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主要在于非承重墙的拆除、封窗和挑空处搭建楼板。

非承重墙的拆除方案其实是基于我们已经看过的几套同户型房子的处理方式,但物业咬死之前管得不严现在一定会被查不给弄,最后塞了2000元红包解决,整个过程从要价七八千砍到3000再到最终的2000,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没有遭遇过社会毒打,应对社会人士经验极其匮乏。小物业真的非常看人下菜碟,同期另一个装修的业主因为头铁,一分钱没花搞定了非承重墙的拆除和封窗。整个过程试图使用正规法规政策文件来争取基本徒劳,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气场。

封窗问题因为前业主本来就封了,我们只是要重新拆除再装,物业也不好说什么,算是过了,不过见过其他案例,尤其新小区在这块管得非常严格,如果有下一套装修的房子,这点一定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最后是挑空处的楼板搭建,根本问题在于当年的开发商可能出于多薅一些赠送面积方便售卖的考虑,在奇数层入户门右侧做了一个挑空区域,大概2平,而这2平对于偶数层户型则是正常的楼板。我们家是奇数层,前业主在这个挑空区域沿地梁做了个鞋柜塞住了这个挑空区域,以至于我们到拆旧时才知道原来这个挑空区域探头出去直接就能看到楼下邻居的家,而我们在楼上说话,楼下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这里也和偶数层一样是正常的楼板。在基于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在这个区域设计了洗烘套装的摆放,这个区域正对着的就是衣帽间,期望达到【回家换衣服、洗衣服后收衣服】这2件事的最短动线设计。这件事物业睁只眼闭只眼,但楼下邻居意见非常大,认为封起楼板后占用了他们的空间,最后只能放弃这个方案,按前业主的方式准备打柜子塞住。洗烘套装受限于下水问题(洗衣机不建议距离排水口过远,否则可能容易出现下水不畅,如果途径木地板地面,更有泡地板的风险),最终移到了距离衣帽间很远卫生间附近。这件事对于我的装修热情有很大打击,也终于开始接受装修里的各种不如意和不完美,让自己别那么累。

拆旧、改格局、水电

先说拆旧,严格来说,总共有3批人进行了拆旧作业。第1批是业主在交房给我们之后,我们找到了小区的清洁阿姨和她老公(也是小区的清洁员工)帮忙,除了各种旧物垃圾整理丢弃和卫生打扫,还包括拆除带走大件家具家电(包括定制柜子、床架、空调电视机),要价500元,我们觉得算是OK的价格,虽然家电可以卖钱,但我和air根本懒得一件一件处理,更不要说那些大件家具。剩一个大鱼缸,业主不想要了,说留给我们,但我和air完全不会养鱼,最后没想到是带我们成交的中介光头哥收了,说可以放办公室添点财运?总的来说除了鱼缸,折腾了一会儿,这个过程算是比较顺利的。不过如果下次还是二手房,且自己考虑全部重新装修的话,最好签约时就提前和业主说好什么家具都不要让他们全部自己处理。第2批就是施工队入场了,他们主要就是把房子砸成毛坯,但通常他们不负责拆除窗子。整个过程我们家用了一周左右,因为要上班没办法监工,我个人觉得这里花的时间略多,正常差不多3天应该够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大房子。第3批就是拆窗,拆窗我们是直接找了定做窗子的师傅帮我们拆的,不过也会产生拆旧费,一平80元。拆窗这一步不卡施工队布水电,甚至可以等装新窗子时再拆。

改格局,主要涉及墙体拆除和建造。对于拆除部分,主要是不能打非承重墙(似乎一些剪力墙也不能打),之前看各种老公房装修爆改案例觉得好像很好玩的样子,但现实就是非承重墙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给你拆,以及可能面临物业的BB,那些案例看看就行。对于墙体的建造,主要看功能区的划分需要。我们家最终在玄关部分延长了一堵墙的长度,使客厅不会在进门时就一览无余。对于这个改动我们现在感到后悔,觉得玄关的采光因此变差了,如果真的有遮挡需要,不如后期通过软装(如木栅格或者长虹玻璃隔断)来实现,不想要还能直接拆,但如果建了墙就真的没办法了。另外是缩小了书房的门洞,书房门洞原本有1.6m,设计师在右侧增加了0.55m的墙体,剩下1.05m做了一个二联吊轨推拉门,门打开时,推拉门可以直接隐藏到墙体之后。对于这个改动,我们现在也感到后悔,同样也影响了对着书房的厨房吧台的采光。总的来说就是,如果再来一次,能不砌墙就不砌墙。最后还有厨房阳台,我们选择直接把厨房和阳台连接,并把阳台封起来,上半部分仍然是窗,但下半部分砌墙。这个改动目前来说是满意的。

水电改造,这一步可以说是请设计公司出方案最主要的作用之一。这一步就需要提前考虑很多事了,设计师会按照通用的诉求进行把控,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只要你能想到)可以提出来,设计师会给出较为合理的方案。主要考虑的是哪里需要用水用电,通用的我就不提了,主要提这次装修里注意到的。

  1. 房间照明的布局。也就是哪里用什么灯、用几个,需要提前留出灯线。我们家大部分房间都是无主灯设计,略为后悔的是为了省钱(毕竟一个单头筒灯也都一两百),用灯数量相对节省,而且在灯带的使用上极为克扣(灯带成本相对偏低,但我们很担心后期出故障维修麻烦,且觉得主要偏氛围而非实用没必要)。现在客厅部分的照明效果虽然也还ok,但总觉得如果不省那几个灯钱,可能效果更好。另外就是衣帽间和主卧,也有出于成本的考虑,选择了单个吸顶灯,只在房间天花板中心留了1个灯线,结果就是我现在觉得这两个房间开灯后简直就是出租屋既视感,真丑啊。无主灯营造的照明氛围真的不是单个吸顶灯能代替的。这个我打算入住前把这两个房间改成轨道多射灯(成本反而变高)。另外就是灯线位置,我们家在准备放餐桌的位置预留了1个灯线,并最终买了一个长条形的餐厅吊灯,然而它和餐桌的位置是错开的,今天在小红书上看了个类似案例,屋主最后是找了装修师傅重新在天花板上开槽修改了灯线位置,然后再补腻子补漆。这个如果想要避免,真的就只能前期很明确地想好各种家具的位置了。最后水电期间还要考虑的是你的橱柜衣柜是否需要灯,如果要的话,就需要提前在相应位置留好灯线。这一点我们找的设计师都还是考虑到,因此在这方面没有踩坑。
  2. 插座用电。对于日后住进去你会在哪用到什么电器非常关键,我们家的装修设计师也基本把相对通用的考虑到了,这里可以细到某个地方的插座高度、需要几个插座、是否是五孔/带usb,不过水电阶段主要定高度和数量,是否有需要电线埋进墙里的家电(比如壁挂电视),到底什么款可以到后期买的时候再去纠结。需要特意关注下的主要是厨房的家电(是否使用洗碗机、垃圾处理器、净水器、管线机),提前安排好这些电器插座,可以让后续厨房的整洁度大大提升。另外就是卫生间,是否要用卫洗丽、风暖浴霸、电热毛巾架(尤其后者,提前想好款式,预留好电线可以做到无明线)。除此之外,是否使用智能家居(如电动窗帘、扫地机等)也最好提前考虑好。对于这块目前为止有遗憾的地方,主要是开放式厨房连接的吧台部分。由于厨房部分的水电位是由专门的橱柜设计来完成(装修设计师只负责家里其他房间部分),我们虽然和橱柜设计师明确对齐了吧台上方需要有插座用于小家电的使用,但施工队使用的是装修设计师最初的一个示意方案,那里变成了一个开关位。等到软装快完工,我才发现这个问题,问了施工队长,他说等后面补漆时看看里面有没有零线,有的话可以改成插座,没有的话后面吧台几乎没有使用电器的可能,毕竟距离其他插座位都太远了。
  3. 开关。开关需要注意的不算多,设计师基本都能把控,我们家还是用了传统的单/双控,没用智能,主要是觉得好像也并不能省很多事。不过如果有下次,这些电位最好都能留好零火线,如果后面想改智能,也会更方便。我们如果当初留了,吧台插座问题也就完美解决了。
  4. 用水,没啥好说的,房子设计初始,就已经定好了进水和排水的位置,这些位置对需要用水的场景影响很大(比如上述提到的洗衣机),并不是能为所欲为地设计的。如果还有下次,我先看进水排水位置,再过设计方案。总的来说原则就是用水场景尽量离排水口越近越好。用水场景主要考虑厨房(水池、洗碗机)、卫生间、洗衣机、生活阳台。稍微特殊点的家电是壁洗衣机,这个能提前在墙里留好进出水是最好的,我们家留了,不过目前暂时还不考虑装,后期看情况如果需要的话,也会比较方便。另外我家的水管应该算是施工队外包给了另一个专门做这块的公司,总之就是还会帮你上门测试然后质保20年之类的。最后再提下管线机,如果提前规划好了管线机,也可以做到无明线装机,经过净水器的水可以通过提前布在墙里的水管输送给管线机,管线机直接出水,电线也可以隐藏。不过我们家没装这个,air表示他仍然对这样的直饮水感到不放心。
  5. 燃气和烟道,单独拿出来说一下。燃气我还没有了解得特别清楚,但燃气表应该都是有固定的预留位置的,如果需要改动,需要专门找燃气公司的人来做改动,费用数千。烟道则主要影响烟灶的选择布置。我一开始想选集成灶(抽油烟机不在顶部或侧面上方,而是和灶连在一起),但这样的话,排烟管就只能走下侧橱柜(通常做法是排烟管向上,在吊顶的上面去连接到烟道),我们家的烟道和灶台不在同一侧,没办法走下排,因此只能放弃集成灶的选择。

今天先记录到这里好了。后面内容准备写:

  1. 空调(本次装修踩坑最多的项目,值得专门用一个小标题)
  2. 门窗
  3. 吊顶
  4. 防水(卫生间、厨房)
  5. 地面和墙面工程(找平、贴砖、批灰和刷漆、地板)
  6. 定制柜
  7. 开关、灯具安装、家电进场
  8. 装修时间节点和流程图

一个在佛山的夜晚

自得琴社在今年上半年开启了巡演,佛山站是最后一场,离我比较近且在周五,时间也更合适一些,所以果断买了票,位置很好第3排正中间。

疫情之后似乎再也没有独自出过门(首先是外出次数大幅下降,但疫情只是一部分,倒不如说借着疫情的借口我变得更宅了;其次是仅有几次也基本都是和air双人成行),这一次因为他没办法请假,最后也就是我自己独自上路了。

这种感觉竟然有点久违,早几年其实常有,和air异地、以及更早单身时似乎更文艺一些,愿意为了某些文娱活动独自奔赴异地,这样的经历是脱离了daily routine、在两点一线的稳定节奏中偶有出现的偏离。这样的偏离总会带给我一种梦境般的不真实又幸福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极其有意识的,在经历的当下就会很明显地意识到,一边欣悦地享受着这样的梦幻感,一边又会预想到结束后踏上归途时的失落感。

今晚在到达佛山大剧院准备入场时,望着将暗的天色,这样的梦幻感如约袭来,我猜自己在半个小时后一定会因为他们的现场而有所触动,心生感慨,真是好期待呀。

距离我上一次去自得的音乐会已经是2年半前,那一场是天真自得2.1,一场更接近实验性质的小型音乐会,除了相对传统的琴曲演奏,重点是电古琴的演绎、四面led的实时图案绘制,算是受众偏小、观赏性小于探索性的一场演出。那会儿我应该差不多学到《忆故人》,对琴曲的理解显然不如现在,听到《醉渔唱晚》的演绎,觉得似乎也不过尔尔(真是臭不要脸的自大啊)。因此这一次,我挺期待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感受,是否能有不同。所以也想稍微记一下对于这次音乐会想到的一些东西。

首先还是想先抛开曲子,谈谈自得琴社。两年半过去,再次看到他们的演出,不再只是感性被动地接收,而是会开始思考他们近几年的变化,或者说他们与其他传统文化传播者的一些不同。我想核心是在于他们对素材完整的包装能力。以古琴为例,传统的古琴视频,可能就一个人坐那弹出来就差不多了,但大部分琴曲的悦耳程度是不足以支撑大部分没有古琴基础的人完整听完的。自得起始时想到的应对方法是很多人都想到的:古琴改编热门ip曲目以提升悦耳度,以及琴者个人妆造(例如剑三系列)使得琴曲视频的观赏性不再只停留在听的维度,还增加了看的维度。

但到了后面,自得开始进行曲目改编,不再只是古琴,而是更多乐器都参与进来的作品,配器的丰富和优秀的改编让悦耳度大为提升,尤其是鼓的加入让曲子更富有节奏感,古筝、笛子等民乐器的加入让曲子更富有韵律,这些都弥补了传统古琴曲的短板,是更符合现代人音乐审美的,不得不说这一点非常聪明,而且个人认为优秀的曲目的改编/原创应该算是自得的壁垒,其他人想抄都没法抄,自得如果没有T神,真的起不来。

除了优秀的曲目作品,自得还在围绕这些曲目做更多的立体设计,从简单的演奏者妆造,到静态布景,再到独创性的画卷式背景,尤其后者,我觉得算是自得出圈的一个引爆点,后来b站很多up主竞相模仿(但看过的几个说实话妆造和场景的精细度真的没办法和自得比)。自得会把曲子当做一个故事,会去思考它要怎样去讲述或表达这个故事,音乐只是其中一个元素(相对主要),音乐之外不止妆造、场景,还能融入舞蹈、特效,甚至是表演者之间一些和音乐无直接关联的表演或互动,所有元素都在为讲好一个故事,营造一个氛围而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需要一些创意巧思,还需要有足够的对细节的全面把控,最终呈现出一场高质量的演绎。

最后还想提的,是自得在接地气和有格调之间找的平衡点,看过的大部分传统文化的推广,过于曲高和寡,过于“端着”或注重形式,例如“弹琴之前应该沐浴更衣焚香”这种刻板印象。而自得却能通过极其考究的妆造和美宣来展示格调、高质正经内容中不经意间的俏皮,找到了一个调性的平衡。我想着应该是我兔最喜欢的——会用年轻人的语境进行传统文化和正能量的传播。

最后终于要说到今晚的音乐会感想了(前面铺垫过长)

  1. 古琴独奏《流水》,和我学的不是一个版本,但也熟悉,滚拂部分会令人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字——自在。我学的版本七十二滚拂会有很明显的进程感(慢到快到慢,和缓到激烈到和缓),今天听的版本,界限不那么分明,更加随心。
  2. 器乐合奏《折柳阳关》,有很强的故事感,前半段是传统的阳关演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半风格突变,像是西出阳关后的场景演绎。
  3. 古筝《铁马吟》,是很好的古筝演绎,但曲子不熟,没有太多想法。
  4. 器乐合奏《乐极》,这首之前没有听过,但和《折柳阳关》后半段一起,我姑且称之为典型的t神风格,这种风格像是源自最早《权利的游戏》改编曲,琵琶+箫+中东鼓的运用,有浓浓的异域风格。
  5. 中阮《酒狂》,第一次听中阮的版本,前半段也更多是基于传统琴曲曲谱,后半段加入了新的内容,怎么说呢,中阮的版本多了一丝甜,少了一丝狂。后半段的新旋律,其实已经不太听得出是源自一首传统曲目了,倒更像现代抒情的曲子。
  6. 器乐合奏《幽兰》,原琴曲版的《幽兰》我是非常喜欢的,最喜欢马杰版本,夏天听感觉倍儿凉爽。今天听的改编版,主要是加入了小打和大鼓,小打给一些氛围,大鼓主要是强化了《幽兰》的节奏感,两者的加入可以说都还是在以悦耳度的提升为目的。虽然还没有学这首曲子,但听下来应该是没有做很大的改编。个人还是更喜欢独奏版,但独奏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的确太不友好了。
  7. 器乐合奏《破阵》,看群里人对这首基本都是yyds,不过我个人感觉还好,也还是有t神风格的影子在,听着很过瘾(尤其结尾所有声音戛然而止配合灯光一起熄灭,真的很带感,这也是自得的立体设计的体现之一),但暂且没有留下更深的印象。
  8. 古琴独奏《离骚》,音乐会里唯二的古琴独奏(另一首是离骚),自得虽然已经在各种曲目中加入了更多乐器,但对古琴还真是一直不忘初心啊(顺便吹一波自得的《神人畅》演绎),但个人可能因为对《离骚》实在不熟,听下来没有太多想法。
  9. 器乐合奏《醉醉渔,唱唱晚》,又一首老曲新编,的确优秀。故事感也很强,古筝在第一段和结尾段的和声(不知道是不是这么说)让曲子的韵律感大幅提升,中段由中阮引出欢快的节奏,巫毒鼓跟上(不得不说这巫毒鼓的音色真的很容易让人想到水波)笛箫和古琴走旋律,大家一起摇摆,欢快的情绪感染力很强。结尾段是古曲里少见的缓慢又稳定的三拍子,这段算是原创,有种嗨够了回家睡觉了的安宁感(感觉这段应该是借鉴了西方古典乐的表现手法?并没有深入学过但觉得这的确不是传统曲目里的东西)。作为最后的曲子,梦幻感飙升的我留下两滴泪水——马上就要回到两点一线的生活中了。

结束后回头看,整个厅基本满座了,自得的线下号召力强到令人惊讶了,这毕竟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呀。还有不少迷妹去找T神签名,我选择直接回家。顺便也再聊一聊亲笔签名这件事。为什么粉丝们会迷恋亲笔签名这种东西呢?我想大概是因为有了亲密签名,会让人有一种“与偶像建立/曾经建立了一种很直接的联系”的感觉吧。但当明白这种联系的虚无(这种联系并不会使我的我的偶像发生后续的联系)时,我就不再稀罕亲笔签名了。在看过明星们各种工作间隙给各种周边流水线作业般的签字后,更加坚定这种想法。拿在手里的这份亲笔签名,他在写的时候并不知道谁会拿到;即使亲自写的,极大概率第二天他就不记得你是谁。

今天真的写了好多啊,怀疑是近几年单篇字数+质量最高的日志了。

1 2 3 4 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