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看过的不错的书

上篇专门分出一节来说关于坚持阅读的事,觉得不过瘾,应该至少每年都稍微总结一下嘛。

科普或者理论知识类的书,大众对之有更加一致的评判标准。但针对杂文随笔小说一类,便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生经历不同,引起共鸣的点自然就不一样。如同《欢喜》里说的: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在有些人听来就是如雷贯耳、醍醐灌顶,其实这句话本身不一定非常深刻,落花无情,流水有意,只是在某一点上恰好与它自身的频率一致,产生了共鸣而已。

一本书里只要有这样的一句话,我认为于我而言就是有价值的,即使整部书看起来就是小白脑残。

 

1. 《欢喜》 by 吴伯凡 梁冬

(豆瓣在线阅读:http://read.douban.com/ebook/550378/

我在此前并不知道东吴相对论这个节目,单纯冲这名字去看的。从书摘字数上看,收获颇多,且对我的观念产生了世纪性影响。

其实在管理过程中,理性是不完备的,很多时候,与其说他是在解决问题,不如说它是在制造问题。有一种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管理行为,这种东西我们称为爱,所谓爱,就是全身心地感知周围的人和事,然后以一种灵性、灵活、富有弹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一种非此即彼的方式解决问题。爱能共兼顾双方的需求,能够在看似对立的需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可能受本科时的教育影响,看待事物的方式逐渐偏向逻辑和理性,觉得如果沟通的双方都能明确客观情况,那么共识是很容易达成的。这样的想法却忽略了人类巨大的思维差异。这个时候倒真是不如用感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加效率。《欢喜》中这一段强调爱,我更倾向理解为人之间共感和同理心。在书中想匹配的例子其实真心俗套,可我就醍醐灌顶了。在实习期里,这一段话转化为“和开发GG认真分析这个需求有多么急切不如妹子卖个萌”的真理╥﹏╥

另外,同系列书籍《无畏》也已经在豆瓣上架(http://read.douban.com/ebook/1891395/),前两日读完,倒也有收获,不过比起《欢喜》,仍有距离。

 

2. 《倾听术》(日)松桥良纪

(豆瓣阅读地址:http://read.douban.com/ebook/1738282/

七万多字的小书,且由于是案例代入,以及译本原因,很快就能读完。书封的文案让这书看起来就像吹牛逼:年间,一个毫无销售业绩、说话脸红的销售员变身为全国销售冠军!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从来不信这些文案宣传,就好比电影预告片一样=。=

但这七万多字却的确让我有了感悟,不讲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些可以较快就能开始自行实践的技巧。并且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有了新的认识。并非活跃话多就可以轻松经营人际关系,这里同样有效率问题。引导对方开口,并给与适当的回应,事半功倍。而这一切都源于会倾听。

 

3. 《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刘笑嘉

(豆瓣阅读地址:http://read.douban.com/ebook/1247031/

和前两本书明显不是一个量级的作者。。我想我和作者是正好相反的人,所以会羡慕她。

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多浪漫~可我明白自己这样的性格,独自上路的收获远远小于结伴同行。而我选择的生活,让我在短期内也无法毅然决然就放弃所有开始这样的一段旅途。

自己真正在意的不是去过什么地方,有过怎样的经历,而是从这些经历里感悟到了什么。这本书恰巧就是这里打动了我,让我羡慕她可以去经历这些事并有了这些感悟。

挑一段感触略深的话:

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他们听来只是无关紧要;我认为很值得气愤的言行,他们却觉得稀松平常;我说鬼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自杀了,他们说今天冷得必须穿保暖裤;我说看了一个纪录片说外星人可能是人类的祖先,他们说鸡蛋涨到一斤四块七毛九了。渐渐地,我就不爱跟他们聊天了。我能跟一个素未谋面甚至可能永远不会谋面的网友讨论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却没法向天天见面的爸妈解释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戴帽子。

单独拎出来看,感悟和旅游完全无关。可谁说旅游中的感悟必须要和旅游有关呢。

另外,这本书要败就败在作者那条理不清晰的叙述顺序上……有种好随性想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感觉= =

 

4. 《南下打工记》 米周

(豆瓣阅读地址:http://read.douban.com/ebook/1083828/

行文是我很中意的风格,轻松又智慧的感觉。小故事里带出的一些观点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是我觉得整本都很棒的书(虽然整本也没多少……)

“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可能你把它看成是行贿,所以才不自在。”
“难道不是么?”大飞反问。
“在我们销售看来,带客户出去放松放松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嘛!其实我们这么做主要也是为了让客户开心,他们开心了,才会在我这里买东西,这是很顺理成章的。“
”但关键是我不开心啊!“
“那就说明他们没找对路子。你总会对某些东西感兴趣的,关键就是:投其所好。”
世界上总有一样东西会打动你,这东西不会不存在,只是它们有”高尚“和”低俗“的区别。
米周还有其他作品,例如《旅行故事》系列,看过第一本,都是旅行中一些小故事,读起来无压力,但故事质量也算有参差。还是《南下打工记》更合我意。
5. 《悲观主义的花朵》廖一梅
自从年初看过话剧《青蛇》,我就明白了去年看《恋爱的犀牛》时我那心潮澎湃根本不是因为自己跟着入戏,而只是话剧院这个环境本身的震撼效果。爱情方面的观念,《恋爱的犀牛》基本是无法引起我的共鸣的。《悲》只是我看到这名词纯粹好奇才买下来的,起初翻了几页,觉得真是颇有《恋爱的犀牛》风格,不是我的菜,便弃置一旁。直至某日如厕实在是没看的,才又再调出来继续阅读。大概脑回路还是有差别,尚未习惯廖的行文方式,所以读起来缺少酣畅淋漓的感觉,但依旧找到了共鸣点。而这些共鸣点在她的笔下更是写得入木三分,我这就要潸然泪下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充当过聆听者的角色,去劝慰身边那些感情陷入矛盾的朋友。开始我们总是会站在朋友的一边,告诉他们对方有多么混蛋,多么不值得,但是后来我发现那根本没用。于是我开始反思,作为求助者本人,是否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很多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而那些不愿意看见又一直存在的,才是他们痛苦的根源。
btw,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文字方面还算啊通吃,尤其青年作家。可很神奇的是,我就是没办法读颜歌的书超过10页。从高中开始的《关河》、《异兽志》、《良辰》,到最近的《我们家》,基本无一例外。明明觉得名字一看就是我喜欢的菜,可就是没办法读下去。。

 

其余比较有收获的,大都集中在和自己工作有关的方面。改日再重开一篇进行整理好了,当下还处于积累阶段=w=

另外感觉这篇都快成豆瓣阅读的软文了…… 蛮中意豆瓣阅读的精品阅读定位,省去找书的时间,且app的UI也是自己喜欢的。目前基本功能算是比较完善了。虽然在知乎上看多数人更愿意给都看阅读点赞,也曾试用过,不过觉得还是豆瓣阅读更符合自己的习惯:D

共有 9 条评论

  1. 除了二、三恰巧都看过,来握个手~

    冬吴相对论我从高中就开始听但是中间断过好久,现在觉得他们讲的不一定对但是依旧很有启发。那本《欢喜》大四的时候一直在翻当做治愈系,许多道理听听过明白了也就忘了,但是书总归不一样,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提醒~

    豆瓣阅读所有平台脑残粉+1

    [回复]

    子宵 回复:

    我去听了一次- -木有听完…… 觉得还是看书好(¯﹃¯)
    二三本的话,其实都还有那么一点偏门 嘿嘿~~
    豆瓣阅读的话,如果它的划线部分能直接导入云笔记就好了=w=

    [回复]

  2. = =最近不是在写论文么,本来是文学题目,老师非让我去看哲学书,尼采之类的。。。还要读王国维的理论。看得我一脸血。可见看书还是不能勉强自己!豆瓣阅读之前我也有用…可是始终觉得任何阅读设备都比不得纸质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所以还是放弃了。如果要读网络小说的话随便下载一下就好了吧?心里是这么想的。。。
    你又开始工作了吧?不知道还有没有在玩渣三,新年,还要红包不?

    [回复]

    子宵 回复:

    4年前我也强烈拥护纸质书呢,还写过一篇博客。

    纸质书的体验当然是最赞的,但考虑到书的获取成本以及以后的搬家成本… 我不得不承认现在我的很多阅读都是电子版的了……

    嗯 开始工作了,然后也快放假了=w= 红包当然要!!!

    [回复]

  3. 颜歌的异兽志蛮萌的。。
    关河相对拖沓,看起来比较烦躁。我记得初三毕业我和我姐还有家人一起去云南旅行。我带了关河她带了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
    然后我在飞机上翻了两页关河就无法看下去,最后7天旅行我硬生生把那小子翻了5遍。。。。

    [回复]

    koyoi 回复:

    5555555555555小王子你终于来看我了T T
    我记得关河那个封面我可喜欢了。。可我就是翻开多少次都看不下去- –
    最近在豆瓣买了良辰。。。我也。。看不下去。。。

    [回复]

    A 回复:

    关河都是初中的事了……还是看的别人的书。现在回想其实写的不错。你买了吗?买了可以看看,虽然也许现在看就幼稚了?

    [回复]

  4. 么么哒。关河真的要耐心才能看下去。。。
    我家现在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好多安妮宝贝的新书哦我都一本没看下去。。。OTZ
    你有没有看过乙一的zoo,好好看啊。

    [回复]

  5. 如果只是BL我觉得我看的书名就可以列一本书……正经书真一本没有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