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time goes by…

1. 两周前回到学校等待参加8号的毕业典礼,如同九月大家也依旧会返校过着原来的生活一般,丝毫没有离别的气氛。

与师姐,参参,师叔,还有边边的告别,是在毕业典礼后第二天同游天一阁后,下车时大家忙着拿各自的包裹,然后挥个手说再见,大概还未想到我们的下一次见面是遥遥无期了。只有边边在最后意味深长地说一句,后会有期。

倒还不如一年半前师姐要出去交换前的那次告别来得有气氛。那一次走前的拥抱,俩人都不能言语,生怕只要说出再见二字,就会当场泪崩。

之后到底会怎样,久疏联络是自己最不期望但也是最可能发生的事,每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也相信事在人为。:)

 

2. 回到家开始整理房间,因为从学校带回太多的东西,以前高中时的旧物不得不扔掉大部分,清理过程中不得不感叹其实高中才是最内涵的时候啊。这个问题曾经和小王子讨论过,都自豪地说当年看开心辞典,觉得上面的问题都超简单啊为什么这些人就不知道呢。再回过头看现在,背个朝代都各种不顺畅,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翻看高一时候的卷子,虽然被各种配平还有曲线运动什么的折磨得惨不忍睹,但好歹还是坚挺地活了下来,现在连卤素是啥都不知道了……高三的时候世界地图在我心中,哲学政治顺手拈来,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一条不差,到现在连朝代都背不全果然是越活越肤浅了吗…

 

3. 其实阿鱼对我影响蛮大,初中时曾听她一句“觉得把《新蕾》排在书架上会觉得很好看”,就坚持买了2年多,直到杂志内容于我已经完全没了兴趣。除此之外,阿鱼还说过“每次看电影都会把票留下来作为收藏,以后看起来肯定会很有意思”,于是我也开始下意识地留下电影票。不光电影票,车票与机票还有旅行时所到过景点的门票也都一并留了下来。昨日整理,看着日期总会想起当时的一些事。与票子一起收着的还有四年来收到的明信片与信件, 竟然也有了厚厚的一叠,再看信的内容有些或许都没了时效,但都是当时的心情。

4. 高三时曾矢志不渝意志坚定就是打算要学考古,觉得虽然时间变迁,但是空间依旧相同,所以即使活在现代,也能与古人建立一种清晰的联系。如果能去考古,离他们就会更近。这样的想法还曾被表达在一篇作文里,文末貌似还有点反现代化=。=当年觉得这文写得可有深度了,现在看起来还是挺渣的..也找不回当年想学考古的激情了,不过或许自己也的确不是坚韧到可以拿这样的梦想当饭吃的人。还记得当年高中同桌的愿望是开一家餐馆,去年年底得知她拿到了哥大法律硕博连读的offer,前些天又听说她把offer拒了,原因或许是在电话里她提到的“如果真的出去,那只会离我开餐馆的想法越来越远”。As time goes by, 有些东西大概真的可以不变。

 

 

共有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