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年危机前夜

顺便一补24年的年终总结_(:з」∠)_

24年的大事便是有了自己人生的新角色,成为一名母亲。迄今为止,适应这个角色比我预想得要好一些,大概是前期做了太多的心理准备,也得益于预想过的各种麻烦,在前期都尽量规避或降低它们对我生活的影响。看到23年的年终总结,对自己24年的期望是能从容处理和规划娃的相关事项,应该也算做到了。这一切也少不了Air和奶奶的配合。12月底返岗后,有很多人会问我是否能兼顾,目前为止的体验也是还好。有娃之后,生活没有变得更开心或者更不开心,只能说生活变得更复杂了,整体的情绪波动也会比生娃前大——并非激素影响,而是因为生活中多了一个变量,正面或负面的情绪总是比原来更多的。至于23年底提到的“以更强的自律妥善安排好身体、工作、琴学和阅读”,完成得勉勉强强。娃本身不算让人操心,但这也让自己的懒惰更没了借口。身体方面,因为每周一节普拉提,至少保证不会因为抱娃导致长期的腰酸背痛,身体是相对活络的,但也没有更多了;工作正常进行,但不得不说有时候想主动加班(因为晚上没人打扰时能更好的做规划或者复盘工作),会因为想要见到睡前的娃而放弃(应该是好事吧?);琴学虽然拿了奖,但去年练琴自己也知道很偷懒就是了,今年也一样,无法克服懒惰,无法在哄娃睡觉之后不躺在床上而是坐在琴桌前,必须有点外力才行;阅读需要大大地自我批评,天天就看奶头乐小说,都没看点正经书,希望生日之后能改善。

25年。。虽然Q1已经过完了,但还是给自己一些期望吧~

克服惰性,减少奶头乐。琴学定一个目标,《广陵散》全曲能练到自己满意的水平,找师爷学《幽兰》,自己有空研究律学。阅读要求不高,1个月保持1本正经阅读呜呜呜。

接下来终于进入今天正题。

明天就要跨入所谓的中年危机的年纪了,往前翻日志,竟然追溯到15年都没有哪一年记录了生日相关事件,对自己竟然如此潦草(无语),在翻到15年总结时,看到那年我竟然还看了40本书,再次对现在的自己感到羞愧(当年应该真的是觉得四五十本书一年根本毫无压力,毕竟我还挺喜欢阅读的)。这就是人到中年毫无激情活力和能量的表现吗_(:з」∠)_

中年危机这个词,应该是在八九年前被提出(印象里是因为华为裁员35岁以上员工),那年春节回老家去探望刚生娃的闺蜜,闺蜜的老公就问了我“你们在一线城市会不会有中年危机?”,那时的我觉得离自己很遥远,那会儿我人在哪儿还不一定呢!哪想转眼也就到了。眼下的日子似乎还行,我和air暂时看起来失业风险都不算高,仍有房贷,但不影响生活。有了娃虽然也有了较高的开支,但并没有到让人焦虑的程度。说起来,到时上周突然得知自己+2的老板要准备退休了(40出头而已),是完全不愁钱的那种退休,据老板本人说,也不打算创业,就打算到处玩玩。我由此也在想,有没有可能只要欲望足够低,我也能在40岁退休?或许还是会焦虑持续收入,但可能更重要是,那之后可以做什么?循规蹈矩听起来就是非常无聊的词语,但可以让大多数人无需多加思考就能轻松地活着,一旦深究生而为人的意义,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并为之努力,反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抛开有些沉重的情绪,今天我和air都请了一天假,假装正常上班的样子出门,但实则偷溜到相邻的中山市转了一圈。“别人上班我放假”的兴奋是真的存在,但两个阿宅在阴雨绵绵的街头百无聊赖,也意识到“街溜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捂脸)。早晨到达老城区中心时,商场都还没开门,冷风嗖嗖,一片萧条。老建筑步行街拉起隔离栏正在翻修,草草逛了一圈就离开了。最后还是去了新城区的购物中心,感觉甚是亲切,吃了味道和性价比都很不错的金光乳鸽,坐在书城里打了一会儿逆水寒,又看了场电影《猫猫历险记》,最后站在深中通道网红打卡点吹了吹巨冷的海风,便假装下班回家了。

祝自己生日快乐~

bgm-《无底洞》钢琴版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