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剑网三

停杯看柳色 各忆故园春

好久没更新过游戏相关的日志了。

其实剑三早就在A了的状态,只是近段时间又回归,长歌门派的武器是古琴,所以很动心想要练一个长歌号。不过磨磨蹭蹭到现在还是没满级,主玩的依旧是万花。

这个游戏都陪伴了我快6年,当年的大学同学是最初的亲友,在博客里也多是记录了和他们一起的那段时光,但是毕业之后虽然并不是大家都A了,但已经很少一起活动。在后来游戏里认识的朋友,也鲜少能一直保持联系,偶尔一点消息,都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今天上线时好友频道里招募队员做成就任务,许久不联系的大师狮子进组了。狮子是当初在的第一个帮会里认识的,不熟,但好友列表躺久了,一起经历了70、80、90、95年代,还生出一些老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意思来。隐约记得上一次和他联系时,是他和帮里的一个秀秀结婚了,大概是结婚很忙,之后就基本不上了。这一次进组聊起,问他秀秀还有没有在玩,他说玩得少了,忙着带两岁的娃。

感叹一句时间过得好快。

清完成就任务大轻功来到瞿塘峡驿站前的小桌坐下,80年代的时候经常一个人跑来这里发呆,看着做任务的小号们来回奔走,自己颇有一些寂寥。及眼之处虽没有柳树,也并非思乡,却总是会想到一句“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今日与以往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2016-06-26_18-59-02-000

为什么又写游戏了呢,因为这周末换了电脑,终于从笔记本转战到台式了,渣了一整天游戏(捂脸)……

顺便最近太热的屁股也去试了一下,好像还行……不过有适应周期。

至于5月初立的计划……saaaaad

11点半睡觉对于我来说果然不现实。

早起有一半时间坚持还不错。其实重点是明确了早起之后干什么就很容易。

练琴一般,终于学到了小里程碑曲子《鸥鹭忘机》。但老师的这首曲子风格貌似并不是特别喜欢,实在是慢哭了……

 

好啦换了电脑之前所有的借口都不能再用了_(:з」∠)_

青衫不改去年身

一切都源于两年前在微博上看到易飘扬的短漫,主题是【想一下如果角色们也知道要停服了会怎样】,虽然是纪念RO停服,可却让我想起自家的万花堪堪。

两年前的那个时候,刚到香港读书,并不方便玩游戏,所以已经出于半A状态。可看到漫画后,觉得把堪堪丢在那里实在是好可怜,所以又重新装上游戏,陪堪堪一起过两岁生日。

后来有了代理,并最终回了大陆,游戏一直说断,却也没真的全部断掉。工作以后,逐渐觉得把时间花在游戏上太不值得,遂从去年年底开始,基本不再下副本,只是闲时上来逛一逛。到了今年5月以后,一个月也上不了两三次了。

可依旧记得今天是堪堪生日。今年四岁啦。

专门跑到出生点,掐着角色创建时间截图纪念。

堪堪四岁还记得四年前,发现角色竟然可以在水里游泳,兴奋地演示给师姐看;也记得入万花门派后,在仙迹岩听到万花弟子朗诵“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时,惊讶于一个游戏也可以做得这般细致。

70年代懵懂,带我入门的边边也曾经是个万花,教导我在做任务时遇到其他玩家都可以给个清心Buff加气血上限,记到今日,看到小号也会下意识去套个清心。

80年代投入,钻研输出循环野团飚DPS,加入固定团输出治疗双修,一周三四天开荒虽累可推倒后也万分开心。

90年代游离,刚开时只为攒个外观才去下本,所有机制只知其然,指挥一水就黑CD,现在连输出循环都忘光了,日常本都没办法下。

 

一成不变是真是奢望。现在满大街的白发妖瞳,还有不少为商业化做出的妥协都让这个江湖变成越来越不喜欢的模样。

不过还是很开心能和堪堪一起度过这4年。不知道停服的那天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无论如何,生日快乐~\(≧▽≦)/~

2014-10-26_23-05-33-000

枫泾古镇

这大概是最勤劳的一次,距离回来也不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开始整理照片,因为实在是太明白若现在不动,说不定就会在一年之后才会想起写游记?

是两天一夜的旅行,目的地是上海金山区的枫泾古镇,7人同行。

缘由是在剑网三里我们所在的服务器名称就叫枫泾古镇。一开始以为不过是虚拟的名字,但在去年六月去上海考GRE的高速公路上,竟然看到了枫泾出口的名字,才知原来这也是上海著名的古镇之一。说是著名,枫泾又显然不如西塘或者朱家角那么名声在外,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落后,不过相对的,商业化的气息也就没有那么浓,大部分还是保持了很淳朴的感觉。有景点要收费,不过我们一个都没去…… 相对的 景区和生活区的划分也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就觉得枫泾其实还蛮大的。

如果曾经去过其他的江南古镇,那么在这里选择逗留1~2天倒也足够了。虽说江南多古镇,但也多是大同小异。以“古”形容,确是因为它们历史悠长,可以追溯至唐宋,但现在能看到的历史也不会超过一百年上下甚至更短。

 

 

沿街的店铺多以当地特产食物,古玩收藏,和各种杂货为主。第三种其实觉得全国基本都一样…… 曾经去过的大理,丽江,或者杭州的吴山广场,乌镇以及西塘,都有大量这样的杂货店存在。 有卖各种小玩意,比如木质的宝剑,枪戟,中国结挂饰,民族风披肩之类的,看过就过了。

关于古玩和收藏,其实也是在各种古镇中都能见到。外行人表示虽然有兴趣,但是看不懂…… 只是觉得店面很有感觉……同行的找找同学想要寄明信片,却发现走了一大圈,整个古镇都没有看到卖明信片的(所以要去枫泾并且想在那里邮寄明信片的文艺少男少女们请自备明信片……),看到一家收藏各种钱币,邮品的店,曾进去问过,店主拿出一套古旧的明信片说有啊,看还是民国的哟……于是找找同学默默遁走了。。

 

关于当地特产,枫泾有四宝之说,经饭店老板娘指点,正宗的枫泾四宝是:丁蹄,香干,黄酒,状元糕。

丁蹄是一道凉菜,味道其实像酱牛肉……我们一度认为是老板娘忽悠我们来着。

香干黑黑的,吃起来不错,不过也没有特别的印象。

黄酒略……

状元糕据说是脆脆的,我们第一天买成了芡实糕(照片最左边那些五颜六色的长条条包装),其实味道也不赖,但是也不算当地特产,在江浙一带其实也算常见。状元糕是照片右下角的样子。目前买了还没吃……

 

但其实最让我们有满足感的都并非以上提到的。

首先是海棠饼。表面一层焦糖,内里是红豆沙馅,软软糯糯,热乎乎的时候最好吃,一块五一个还实惠= = 在到枫泾的第一天中午,大家随便找了一家临街的家常菜馆,结果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加之天气寒冷,都不太开心。直到海棠饼拯救了我们……

 

第二天中午吃的是阿六烧卖。当地人介绍的,必尝。一笼十个,老板娘告诉我们之前来的四男两女点了8笼,于是我们7个姑娘也非常豪迈地点了8笼外加4碗荠菜馄饨。烧卖必须推,皮薄肉足,里面还有汤汁,是有那么一点像小笼包。荠菜馄饨也不错,至少解了烧卖的腻。之后店里还有来客人,我们就成了老板娘的新广告:那边7个姑娘都点了8笼烧卖哦!= = 另有当地特制的甜酱,不过没有尝到,是个遗憾。

 

接下来是龙须糖,里面带馅儿。老板说吃的方法是先一整个含在嘴里过一会再慢慢嚼。入口是甜甜的藕粉的味道,没有特别腻。大家最惊异的是糖居然能被拉到那么细如发丝……

 

还有一样特色小吃叫拉丝,枫泾有各种各样的拉丝。拉丝其实就是癞蛤蟆在江浙方言里的发音。不过比较适合在夏天吃。据说把癞蛤蟆剖开,内脏什么的都掏出来,用蛤蟆皮熬汤喝,可以避免夏天长痱子。

 

最后比较猎奇的是一户当地人家的门头……“招财进宝”都是用某种昆虫拼出来的= =

 

总结是,其实古镇好不好玩,就是看吃得开不开心啦。

 

1 2 3 4